2019届人教版 古典诗词鉴赏 单元测试 一、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9分) 长安春望 [注] 卢 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天宝末年举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从春风着笔,紧扣诗题,“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 B.颈联写川原纵横交错,远至天边;宫殿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的写景,壮观中隐含衰飒之意。 C.尾联正如沈德潜所评“遭乱意上皆蕴含,至末点出”,点明(收束)主题,表现了一种感伤却又不失希望的心态。 D.诗人感时伤怀,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表达情感细腻委婉。 2.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C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C项,表达了战时的伤乱之情以及思家盼归之情,并没有流露出“不失希望”的心态。 2.参考答案 ①“逢世难”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②“独将”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愁苦;③“衰鬓”表达了对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④“客秦关”表达客居他乡的羁旅惆怅。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中提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我们可知不是单一的感情。结合前面诗句以及注释,可知尾联中的诗句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二、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9分) ①和范舍人书怀 陆 游 岁月如奔不可遮,即今杨柳已藏鸦。 客中常欠尊中酒,马上时看檐上花。 末路凄凉老巴蜀,少年豪举动京华。 ②③天魔久矣先成佛,多病维摩尚在家。 注①范舍人:范成大,曾任中书舍人。②天魔:天子魔的简称,即欲界第六天魔王波旬。他有无数眷属,时常障碍佛道。③维摩:维摩诘,早期佛教著名居士。 1.下列对本诗的内容的理解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以岁月如奔马不可阻挡,而今杨柳已枝叶繁茂来写出时光易逝,抒发时不我待的急切心理。 B.颔联的“客中”“马上”生动描绘了诗人为了实现抗金理想而到处奔波忙碌、鞍马劳顿的形象。 C.颈联以巴蜀和京华对举,贬谪远荒与初入仕途,失意彷徨与意气风发,通过地名抒发强烈情感。 D.当年是少年豪举名动京华,现如今末路凄凉终老巴蜀,今昔形成鲜明对比,更显得世事难料。 2.此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联系全诗简要分析。(6分) 1.D 解析 D项,“世事难料”说法错误,并非抒发世事难料的感慨,而是抒发了早岁不知世事艰难,豪气干云,塞上长城空自许,如今鬓已先斑的伤感与愤懑。 2.参考答案 ①时光飞逝、英雄老去的伤感。“岁月如奔不可遮,即今杨柳已藏鸦”写出时光易逝,抒发时不我待的急切心理,以及英雄老去的伤感之情。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末路凄凉老巴蜀,少年豪举动京华”抒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③不随波逐流,坚守节操。“天魔久矣先成佛,多病维摩尚在家”表达自己不随波逐流、坚守节操的情怀。 解析 题目问“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情怀可以不止一种。要通过对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得出。答题时,先写情感,再结合具体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三、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9分) [注]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杜 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注这首诗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的首句描写月亮,“明镜”写出月光的明亮皎洁,“飞”字富有动态美。 B.“归心折大刀”运用了典故,吴刚砍树的大刀竟被折断,可见其归心之切。 C.“水路疑霜雪”把路上的霜露比喻成洁白的雪,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 D.本诗即景抒怀,诗人看到象征团圆的中秋之月,抒发郁结于心的苦闷愁情。 2.请结合全诗,简析“林栖见羽毛”和“直欲数秋毫”两句的妙处。(6分) 1.C 解析 C项,不是把“霜露”比喻成“雪”,而是把“月光”比喻成“霜雪”。 2.参考答案 “林栖见羽毛”,走在林间路上能看清栖息的鸟儿的羽毛;“直欲数秋毫”,简直想要数清兔子身上的细毛。烘托出了月光的皎洁,反衬自己内心的愁情。月光越明,愁情越重,极言流离之苦和归心之重。 解析 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漂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归心折大刀”说的是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许不是情愿砍树,而是一心想回到人间来。归去之心,竟然使砍树的大刀折断了。诗人用“转蓬”遇风飞转的形象,比喻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暗示自己羁旅漂泊的苦味。后两联描写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极力写月亮明亮,进一步反衬自己思念远方的亲人,祈愿战争平息,国泰民安。全诗采用了反衬手法,在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作者避乱生涯中的愁闷。 四、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9分) ①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 杜 牧 ②远信初逢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樽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 ③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注①此诗为杜牧居江南时所作。②一阳生:冬至日。③姜被:后汉姜肱与兄弟常共被而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句写作者客居他乡恰逢京使,为能捎信给弟弟而感到欣喜。 B.第四句作者从对方落笔,遥想在京城的弟弟此时也惦念着自己。 C.第五句用“姜被”典故,含蓄地表达作者对弟弟的思念和关爱。 D.作品感情深挚,联想丰富,语言深婉,格调高雅,富有生活气息。 2.尾联“疑”字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6分) 1.B 解析 B项,“作者从对方落笔”错,第四句还是写自己思念弟弟。 2.参考答案 ①“疑”字把诗人客居江南所闻所感与弟弟京城生活情景关联起来,拓展了诗的意境;②“疑”字自然流露出对弟弟近况的焦虑与担忧,语浅情深,真切感人;③“疑”字回扣颔联的“忆”,笔触从往事转向难以确知的当下,章法更显圆紧,也更有余韵。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赏析“疑”字的表达效果,要注意“疑”字所处的位置,由此分析它在结构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b37083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