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时节赋杏花的美文 杨花爱风吹,杏花喜雨弄!你想,江南三月,烟雨濛濛,杏花沾雨,碧莹剔透,宛如娉婷少女,豆蔻梢头,颊妆浅红,眉凝春山,好不惹人爱怜!哦,那轻红,那淡妆,是不是艳泪将铅华洗去了呢?是不是唯恐胭脂污颜色呢? 自古以来,人们把杏看成吉祥之木,智慧之树。不仅儒家喜爱,道家也重视。杏花不似梅花过于冷秀,不似桃花无比艳丽,不像牡丹雍容华贵,不同丁香空结雨中愁……她,浓淡适中,雅俗得体,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合乎我国儒家的世界观——中庸之道。昔孔夫子讲学处,便环石坛而植杏。《庄子?渔夫》:“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孔夫子杏坛开课,有教无类。其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传为佳话。后来,“杏坛”泛指教学授业的地方。眼前,好一片杏花烟雨江南春!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东风应律,万象欣荣,各大中小学里,也都呈现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正是:大地回春千树绿,杏坛设教万花红啊! 欧阳修歌颂杏花道:“谁道梅花早,残年岂是春!何如艳风日,独自占芳辰。”的确,杏花在含苞待放时,娇红如妆,玉树琼花,胭脂点点,占尽春光!但随着花瓣的伸展,色彩便由浓渐渐转淡,“红轻欲愁杀,粉薄似啼绡”,到谢落时就成纯白一片了。这,是杏花的最大特点。给人们以“繁华过眼,终归平淡”的启示。这又与我国的道学教义相吻合。道家崇尚的是“清静自然”、“返璞归真”。如老子《道德经》第十九章写道:“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所以,道家修炼之所,也常常植以杏树净化。 杏与桃一样,生态适应性强,经济效益好,从汉代以来就成了重要的家常果树品种,无论北方还是南方,无论规模生产还是庭园闲植,都极为普遍。更早在《山海经》中就有杏的记载。《齐民要术》中也有“杏可为油”、“杏子仁可为粥”的'记载。杏仁还是一味极其重要的止咳平喘的中药,几乎各种止咳制剂中,都含有杏仁。 据说三国时期,东吴有个叫董奉的名医,为人善良。他治病施药,分文不取,病家如酬谢他,即让其种杏树一二株于他房前屋后。数年后,蔚然成林,红杏累累。董奉每年以此杏子换谷来接济贫民百姓,于是“杏林”美名四传,誉满天下,医林也就誉称为杏林。 杏花,开放在三月的清风疏雨里,淡妆浓抹总相宜!一种小家碧玉的风姿,一派朴素而明丽的气象……影醉游春客,香飘卖酒家!令人不禁想起杜牧那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其实,谚语说得好:谷雨要雨难得雨,清明要明难得明。也许,因为清明时节正是人间祭扫亡灵的日子,天空也挥泪化作绵绵不尽的春雨吧。民间还有“逆龙挂纸”的传说:逆龙在每年清明节前后,都要去为它母亲扫墓,每当这一天,逆龙经过处,风起云涌,雷雨交加,天昏地暗,草木也愀然生哀!我们中华民族是最崇尚孝道的民族,一句古代流传至今的警句:“树欲静兮风不止,子欲养兮亲不待”,千百年来,不知令多少人读之黯然神伤,潸然泪下!也许,杜牧当时因节逢清明,触景生悲,迫切想找个酒家借酒浇愁吧。小小牧童,随即遥指杏花村。可见,那村落,那酒家,因杏花而闻名遐迩!如今“杏花村”知多少!据说遍及安徽、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吉林、江苏等省。天之南、地之北,都有她的芳枝倩影。 杏,这吉祥之木,这智慧之树,这流芳之林,诗韵浓浓、胭脂淡淡,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给烟雨濛濛、万紫千红的阳春三月增添秀色!天地造化,其妙无穷,人称松、竹、梅岁寒三友,便有桃、李、杏春暖一家,香飘紫陌红尘,装点三春佳气!真是:湖山无限好,花木有余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b8eb0e86c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