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的语法化

时间:2022-03-24 22:21:2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就”字的语法化



汉语162刘旭 164465

语法化现象至少应包括以下三种情况:实词虚化、句法化现象、词汇化现象。“就”的语法化属于实词虚化。

就的语法化经历了从动词到副词,介词,再到连词的演变,而且副词就的演变也经历了由虚到更虚的变化。

就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虚词的用法,但他的这个用法并不是造字之初就有,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语法化过程。上古时期就的主要用法是做动词,而到现代就虽然保留了动词的词性,但它的主要用法是做副词,其意义表示时间,范围,数量,语气等,。现代汉语中“就”除了有动词,副词的词性外,还具有介词,连词等词性通知还可以做成语素。

“就”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如下:

【寅集上】【尢字部】就 ·康熙笔画:12 ·部外笔画:9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疾僦切。

又《增韵》从也。《礼·檀弓》先王之制,礼也,过之者俯而就之; 又帀也。《礼·礼器》大路繁缨一就。《注》五采一帀曰就; 又终也。《郭璞曰》凡事物成就亦终也; 又姓。《後汉书》菟赖氏,改为就氏; 汉典考证:《齐语》先王之处士也,使就燕闲。

谨照原文先王改圣王。燕闲改闲燕。〔《礼·檀弓》先王之制,礼也。过者,使俯而就之。〕

谨照原文改过之者俯而就之。〔《左传·哀十一年》淸之战。〕 谨照原文改郊之战。

“就”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如下:

此复举字之未删者。高也。广韵曰。就,成也。迎也。卽也。皆其引伸之义也。从京尤。尤,异於凡也。说从尤之意。京者,高也。高则异於凡。疾僦切。三部。

总之,“就”作为实词,词性为动词,具体意义有:

1)会意。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2靠近,趋向。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3归于,归顺。处工就官府,处商就井市。——《国语》 4)完成。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齐策》 5)迁就。刑罚不审则有辟就。——《管子》

6)登上,开始。于是荆轲就车而去。——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7)担任。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张衡传》

而“就”作为介词则见于清朝周容所作的《芋老人传》:就其不忘一芋。 由此可见,“就”开始兼有虚词意义应该出现在清朝。这种转变可能是满族汉化过程中文化交融的结果。

副词是指在句子中表示行为或状态特征的词,用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全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与“就”字的这两种词性相符的词语集中出现在近现代,如,“就要……”,“就让……”。

结语 就表示时间与事件,事物与数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表示事件对时间规律或标准,事物对数量规律的偏离,是表示特例的语法标记,就的语法化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首先是从动词虚化为副词然后副词的意义进一步虚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c10be4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