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她是我的朋友课例阐释指向言语实践文本材料

时间:2022-07-17 01:09: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指向言语实践 精选文本材料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从上学期末接到这个任务, 这对于我们两个没教过三年级的老 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通过排除法, 我们定了三年级下册第五组关于 “感受 人间真情”主题中的第二篇课文《她是我的朋友》 。寒假中我们开始与文本“交 朋友”,努力寻找文本中的言语实践点。粗粗浏览课文,我们就被文中阮恒这种 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品质所感动。 细细品读,我们发现了以下一些语言实践点。 一、

静心关注文本,发现语言实践点

1. 文本承载的语言形式

1)精妙的动作描写 第一处是“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 又举起来。”“沉默”一词点出了孩子们当时各种各样的心态。而“举、放、举” 三个无声的动作细腻地写出了阮恒当时矛盾的心情。 第二处是输血过程中阮恒的 几处动作描写。当时,鲜血在外流,伤心在增加,似乎可怕的死神已站在了他的 面前。为了朋友,他没有放弃,透过人物的动作,勇敢、坚强、善良的阮恒活脱 脱地躺在了我们的面前。 2)巧妙的情节构置

在这篇文章中, 这个孩子的恐惧和坚强都是那么真实, 我们不禁要问, 究竟 是一种什么力量让一个孩子毅然选择了死亡?文章的结尾之处, 阮恒自己做出了 回答——她是我的朋友。 作者将支撑着阮恒坚持到底的精神支柱放在最后加以揭 示,带给读者的心灵震撼是巨大的。 3)独特的命题方式

根据课文的内容,题目还可拟为: “献血”“可敬的阮恒”等。可为什么作者 用阮恒的话当题目 ?“她是我的朋友”,是阮恒献血前真实、朴实的想法。而且阮 恒待人真诚、无私助人的品格在这句话中得到最真实、最准确、最集中的反映。

2. 文本依托的学法指导。

1 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本。

关注文中泡泡,我们发现要引导学生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的读 书方法。在让学生联系上文, 了解事情的起因和所面临的严峻情况的过程中, 使 学生明白给小姑娘输血是迫在眉睫的。 课后题还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医生 安慰阮恒的话。


2 扣住动作揣摩人物内心。

本课课后题中提出我们来找一找描写阮恒动作表情的句子, 并说一说他当时 是怎么想的。这是在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 表情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

立足文本及课标,约取语言实践点

基于这样的文本解读,我们该如何做到“用教材教”,让学生一课一得?如何 让学生在课堂能品悟精妙的语言,习得阅读方法?最终我们将教学的内容锁定在了“抓 住人物的动作、 表情揣摩人物的内心” 。为什么确定这一教学内容,我们有以下几个 方面的考虑:

1. 扎根课程标准。

2011 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 性、实践

性课程。 ”而且第二学段就要求“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 的作用”。

2. 着眼文本特点。

本课最大的写作特色就是动作神情描写, 这也是作者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载 体,学生在阅读文本时, 或多或少能感受到阮恒的善良、 坚强,但作者怎么写的, 怎么塑造人物形象的,是学生看不到的,也就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3. 立足年段特点。

抓住人物动作、语言、表情体会人物内心,从而体会人物品质。这个训练在 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有所渗透。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中“我要把表现陶罐和 铁罐神态、动作的词语抄下来”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更加明确地进行训练, 《可 贵的沉默》的学习目标中提出:体会抓住人物动作、语言、表情进行生动描写的 方法。 三、指向言语能力习得,实现三个学习指向。

“抓住人物的动作、表情揣摩人物的内心” 。这一学习内容只是一个语言实 践的载体。我们渴望通过这一载体,同时完成三方面的学习指向:

1. 理解课文内容,体悟人文价值

要体会阮恒的品质,必得进入内心,而其通道和入口就是他的动作和表情。 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动作揣摩人物内心, 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阮 恒的内心,了解阮恒最真实的感受, 这样才能给学生构建一个立体、 真实的阮恒。

因此无论是在阮恒作出决定时语句的品悟,还是他输血时语句的品悟。我们 努力做足


四层。 第一层: 让学生找到文中精彩的语句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让学生 初步体会阮恒的内心。 第二层:在对作者选用的动作和神态的词进行比较梳理的 过程中把握阮恒内心的变化。第三层:通过想象说话或写话训练进行角色转换, 切身体会阮恒的内心, 从而感受人物的品质。 第四层: 用朗读展示对文本及人物 的体会。

2. 驻足品悟词句,感受表达形式 本文的作者就是抓住阮恒的动作与神态为我们刻画了

一个善良、淳朴的男 孩。可若只停留在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那么这篇文本将淹没于众多的写人 记事类的文本中。因此我们尝试在动作描写中再次聚焦, 最后我们聚焦到两个点。

一是: 重复的动作描写。 在阮恒做决定时,他在一片沉默中举起手又放下, 又举起,在圈出动作后,我们就让学生关注两个“举” ,先让学生比较两个举的 不同,再引导学生在第二个“举”前面加上一个合适的词,使之与前面的颤抖地 举起手相对比。 引导学生明白重复的动作恰恰是阮恒做出抉择时矛盾、 犹豫的真 实心理写照。

二是 变化的动作神态描写 阮恒在献血过程中“突然啜泣了一下” 又开始 “呜咽”,接着变成“持续不断的哭泣” ,一直到“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 力制止抽泣”这有四个不同程度的词语表示“哭” 。我们先让学生谈体会,再引 导学生关注四个不同的哭, 在老师注释的帮助下感受他们的不同之处, 体会阮恒 越来越害怕, 最后用朗读将这样的内心变化加以呈现, 也让学生明白同一个意思 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3.体现由扶到放,习得阅读方法

抓住人物动作、 语言、 表情体会人物内心, 是理解内容和体会情感的重要阅 读方法。进行这一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揣摩人物内心, 体会人物品 质。

如何让三年级的学生学会这样的阅读方法, 我们想做得细致些, 体现“由扶 到放”。在学习阮恒做决定时的动作时,我们扶着学生体悟“举、放、举”每一 个动作描写,再让学生变换角色进行想象说话,在教师的点评和评价中感受人物 内心。在品悟阮恒献血时的动作时,在充分品读和梳理之后,就放手让学生写话, 在交流碰撞中体会阮恒越来越害怕,但却在极度害怕中依然坚定的心路历程。

老师们,至此,徐老师交代的任务即将画上句号,但愿幸不辱命,但对于这 篇课文的思考,对语文教学的思索仍在继续,套用最近流行的一句话:上一节语 文课虽易,上好语文课不易,上好一节言意兼得的语文课更不易, 让我们一起且 教且琢磨吧。谢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c8e3a250a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