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语文?叶圣陶先生给它下的定义为: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了。语文是通过语言体现出来的。从叶圣陶先生的观点中,可以看出语文首先是一种工具性的事物,我们之所以学习语文,首先表现在它具有交流工具的价值作用。在中国,从婴儿起就开始学习说母语,也就是语言,他们这时候学习的行为,只是不合规范的口头表达,而且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自发的学习行为。学习口头语言的表达也是最基本的学习,如果你的口语表达不好,那么别人就不能很好的理解你的意思,甚至有时候会产生误会和矛盾。等孩子到了上学年纪,他们进入课堂开始学习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通过“语篇”的教学,让学生能更好地交流。所以说语文首先表现出的价值应该是教育学生规范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并且让学生学习到一定的表达方法和技巧。 那么语文学科的教育价值只有让学生会交流的价值吗?通过研读课程标准,我发现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这点做了很好的回答。它给语文学科的地位、任务、目标等做了充分而确切的阐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一直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要做些什么呢?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的综合。因此,教育中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育中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从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语文课程不但工具性价值,它还有人文性价值,那么人文性价值。人文性价值就是通过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来实现的。在语文课堂中,如果学生做到了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的综合,并且学习到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和有一定的语文学习习惯,那么她的语文素养也就非常好了。我认为语文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力,创造力和人文精神,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学习好语文的基础上,潜移默化中还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一个人有着越高的语文素养,她就会有越好的审美情趣和越高的品德修养。换言之,语文教学在这里就取到一个教化思想的作用。 从课程标准的论述中还可以看出语文的教育价值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表达,学会了交流,还培养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和情感境界等。我们知道语文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但是我们要学习和运用到的知识不但只有语文知识,还有其他社会学科、边沿学科和自然学科的知识。而语文学科所教授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对于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的理解和学习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如果没有语文学科的学习,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就等于是无源之水。试想一个不会表达的人,一个没有理解能力的人怎么能学习好物理,数学,心理等学科呢? 综合起来,我认为语文学科的教育价值在于其有不可或缺的工具性作用、教化提高人的思想情感和提高学生心智、发展其个性的作用和为学习其他课程奠定基础的作用,并为我们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提供基础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c978ed1700abb68a982fb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