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读《教育走向生本》有感 在数学教学岗位我是一名新兵,数学该怎样教,怎样把学生教好,是不是学生考的分数高教学就成功了?这个问题一直缠绕着我,有的老教师经常对我说:小焦,教学的关键就是能管控住学生,统考时得高分,不然的话评中、高级职称,评优、评先进、晋升你就麻烦了,这是我们过来人的肺腑之言,你要好好记住。这几年我拼命的干,学生的成绩是上去了,但我发现老师的负担大,学生的负担也大,许多学生失去了儿童的天性,高分低能。这次参加数学研修班的学习,使我一下子豁然开朗,应试教育,题海战术只能扼杀学生的创造天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潜在目的,这首先是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遵从逻辑规则和不断创新新的精神产品的特征,十分集中而突出地表现了人类思维的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和生产性。数学学习对人是一种良好的思维训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寻找产生和制约思维的、教师可以直接作用的因素,达到激发、启迪和提高学生思维活动水平的目的。 在研修班培训期间我认真阅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提出“教育不应控制生命而应激扬生命,使生本理论更加深化、更加系统”。郭思乐教授在该书中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是“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生命” 。事物的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内部,第二位原因在外部”。教育本质中学生的需要是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发展的内部根据,教师只是学生发展的外部条件。过去,我们总习惯将课堂教学从师本出发,从教师的实践出发。殊不知,这种教学方式严重脱离了学生,脱离了学生的童心,童真,童趣,那么学生哪里还有激情而言。剩下的,只是一个等待教师填满知识的容器。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新理念,认识到生本教育就是真正认识把握学生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教育必须尊重学生,必须依靠学生,必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这给予我很大的启示。 首先,在生本教育中最重要的仍是观念的转变。因此,我们做教师的就要彻 1 底转变传统的教师观、教材观和学生观,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树立现代教学观念。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不仅把学生作为认知主体,而且把学生作为具有发展权利的主体。使他们能够充满自信、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发展。讲要精讲,讲方法、讲思路、讲规律。教师要变多讲为少讲,直至不讲;学生要变多听为多说,多动脑、多思考。教师还要采取区别指导、分层教学,不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允许学生通过不同途径、多样的方式实现有差异的发展。走向生本教育体系,实质上是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当学生的生命潜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激发的时候,收获的将不仅仅是出色的考试成绩,更多的是教育改革将迈出新的步伐,人的素质将得到全面提升。 其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变得聪明、变得智慧。为此,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自我、自主、主动的意识,注重发展学生的天性和潜能。一个人依靠自己学习天性来思考,往往要比在种种后天的框框和局限里的思考宽广得多、敏捷得多。生本的课堂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上老师说得少,学生就说得多,老师做得少,只是引导学生观察、活动、阅读、思考,学生从中感悟了,就形成他们头脑中稳定的精神财富。一切相信学生,高度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老师是依托学生资源,唤醒学生,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让他们自主地学习。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都是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就范性”的教学模式,而不是学生“主动式”或“创新式”的教学模式,这显然是对学生的学习天性认识不周。其实,孩子的思考是十分积极、丰富和灵活的,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他们要了解自己生存的环境,以便适应它,这并非我们所教,而是出于先天的本能,他们甚至想得比我们成人还充分。幼儿习得母语的过程便是最好的证明。我们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生本教育就是全面依靠学生,一切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即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天性、让学生自主活动起来、去获取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教育。 再次,作为教师,我体会到要终身学习,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面对竞争和压力,我们才可能从容面对,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同时还要学会以“诚”待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要靠自己用心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cdd6aebd3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