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育叙事

时间:2022-04-18 16:30:2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班教育叙事——玩具







玩具是幼儿园孩子们的好朋友,每天在幼儿园,孩子们都要和它们进行交流。可是很多孩子为了它们,经常出现闹、抢、扔的现象。那么怎么样做才会引导我们的幼儿正确玩玩具、放置玩具和爱护玩具,感受与同伴一起玩玩具的乐趣。

针对扔玩具,我们采用了动作表演的方式,先是请两位小朋友分别用两种不同的行为态度来表演,第一种是让一位小朋友在玩玩具的时候把玩具放置在地上,而且用扔的方式对待玩具。第二种则是让另外一位小朋友玩玩具,在玩玩具的时候用爱护的态度来对待玩具,把玩好的玩具放置到篮子里边去,让幼儿区分哪种行为是对的哪种行为是错的,同时教师要用拟人的方式来说明我们的玩具它也是有生命的,小朋友这么对待它们它们也是会痛的,而且把它们放置在地上没有放回篮子里面它们也是会很孤独的很无助,回不到篮子里边去,就等于回不了自己的家,以后就不和小朋友们玩了呢!让幼儿换位思考,如果发生在他们自己的身上会怎么样,因此让他们知道怎么样去爱护和放置我们的玩具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们学会爱护和放置玩具的同时也要学会和我们的小朋友们一起分享玩具,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学会和人交往的方法。小班正处于自我意识萌发时期,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幼儿霸占心理很重,认为什么都是我的,不会谦让,有的幼儿较胆怯,羞于交往,害怕对方拒绝自己,通常情况下,就会出现抢玩具的现象。

在教学形式上我们采用了情景表演的方式,请一位教师扮演小兔,让全班孩子通过向小兔借玩具来学习交往的不同方法。事实上从小兔带着玩具一走进教室,孩子们的注意力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向小兔借玩具的过程好像是在玩一场游戏游戏结束时,交往的方法也自然习得了。这使我想到:尽管社会课不如其它的课好把握.教学素材的组织难度较大,但如果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一些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将道理的领悟、行为的习得融游戏中,教学活动同样会有趣、生动并有效。

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向小兔借拖拉玩具,这一环节的难度不大.主要是要求孩子用礼貌用语大胆地与小兔交往。从而借到玩具。应该说这个要求是老师和家长在日常教得最多的方法,因此孩子们都能借助已有的交往经验,顺利地借到了玩具,这时他们显得非常开心.成功感


油然而生。

第二个环节的设计上,我们设置了一个障碍,即要孩子学会用一起玩的方法让自己和小兔都玩到玩具。当孩子们继续尝试用第一种方法向小兔借皮球时,没想到却遭到了小兔的拒绝。不少孩子在遭到拒绝后不知所措地回到了座位,一个大眼睛男孩甚至伤心地哭了起来.这个结果不仅让孩子们感到失落也让听课的老师感到意外。因为品德教育中,我们通常会鼓励孩子讲团结、会谦让,好的东西要乐意与别人分享,因此也造成了一部分幼儿视别人的东西为自己的东西.认为只要我对别人说了有礼貌的交往语言,别人就应该理所当然地把东西让出来。我想:孩子们的失落和老师们的意外正是我们想通过这节课表现出的一种观点:即别人的东西不是自己的东西,别人不给你玩一定是有原因的,要学会体谅他人的心情,尊重玩具主人的感受.要学会坦然面对拒绝,而这些是传统教育中经常忽略的人性化的东西。 为了帮助孩子用积极的交往策略去借到玩具,我主动加入到借玩具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我的参与显得信心十足,他们一致认为老师一定能成功地借到玩具,其实我的加入不过是教师交往策略的示范。当我说出:小兔,我们俩一起玩滚皮球好吗的时候,孩子们都紧张地注视着小兔,听到小兔欣然答应。都松了口气,稚嫩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于是他们纷纷像老师那样用一起玩的策略向小兔借玩具。这时我又不失时机地让刚才那位哭鼻子的孩子再次去借玩具.当成功的喜悦重新洋溢在他的脸上时,我更深刻地领悟到《纲要》中提出的: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教学的过程,给予恰当的指导,更要关注教育的对象,适时给予帮助,树立自信心。而这是不少年轻教师常常忽略的问题,只关注与教学过程有关的因素,白白丢失了很好的教育机会。

第三个教学环节是向小兔借遥控汽车,其交往策略是学会与同伴交换着玩玩具。当孩子们在尝试用第一、第二种方法与小兔交往失败后,他们又把希望寄托在老师的身上。一致推举老师再次去向小焦.借面具.可是这次交往的结果是:老师也没成功,看到这个出乎意料的结果,孩子们先是一愣,接着竟然是一阵开怀大笑,一个孩子大声喊道:老师也没有成功 ! ”我想孩子们发出这些笑声、喊声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们太感到意外了,原来老师做事也会有不成功的时候,看来小朋友遭遇失败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这样的效果完全达到了我的设计初衷,因为我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效果,让孩子们知道老师不是万能的,每个人做事都有可能遭受到失败。正所谓:让孩子在同一件事中找回心理平衡是做教师的责任。不过这不是我如此设计的最终目的.因为坦然面对失败只是挫折教育的第一步,重要的是如何克服困难抵御挫折。于是我对孩子们说:虽然老师和你们一样都没成功地借到玩具,可是老师不灰心.要我们动脑筋一定会想出好办法,让小兔乐意把玩具借给我们玩的。一席话,让孩子们重新树起了信心。这时候我拿出了长毛绒玩具,请小朋友思考:小朋友想玩小兔的玩具,小兔也一定想玩小朋友的玩具,那可以用什么办法让小兔和小朋友都玩得很开心呢 ? 小朋友似乎想到了什么。但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于是我又不失时机地做了一个双手交叉的手势,


快,一个幼儿大声喊道:可以交换玩 ! ”矛盾又得到了解决,孩子们又一次兴奋起来。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不少老师在提出的问题遇到冷场、得不到孩子们呼应时,往往不能给予他们新的思维引领,只是一味地追问:谁还有好办法 ? ”弄得孩子们更加不知所措,最后老师只好自己把答案说出来。其实此时孩子回答不上来,是有很多原因的.可能是思维上的跨度大,孩子一时还想不到,这时教师需要给予搭桥式的问题,降低难度

通过这几环节我的感受很深,成功的教学课不只是看教师.能否顺畅地完成教学过程,也不只是看孩子能否圆满地答出各种问题,而是看孩子能否圆满地运用自己地教育策略和智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加强反思能力,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d7a9e5677232f60ddcca1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