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作者:刘龙梅 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4年第15期 刘龙梅 (都江堰市锦堰学校) 摘 要: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语文教学;整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不再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如今,多媒体作为一项新技术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那么,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我校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作些肤浅的探讨。 一、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 1.多媒体为语文教学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 多媒体为语文教学创建了一个新的言语环境,创造了一种新的倾听和言说的方式。比如,作文修改,如何才能将一个学生的作文传给所有学生,而且每个学生都可以对它进行修改呢?用投影将该学生的作文展示在大屏幕上,这样就可以集体阅读、修改了。有了多媒体,我们可以链接网上的名师,调用资源。总之,用多媒体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能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实现新课程下语文教学方式的信息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课堂教学民主化的具体体现。而对话则是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一个学习过程。多媒体教学为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提供了便捷、快速、全方位的现代化平台。 二、语文学科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优势 1.运用多媒体可创设情境,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有利于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深切感知、思考,进而创造。多媒体技术提供形象有趣的直观教材,创设新奇的知识环境,突破时空限制,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这样信息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思维活跃了,自然就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如,教学《春》一文时,我在讲授新课前,先投影春、夏、秋、冬四幅风景图,让学生观察指出哪幅是春景图,口头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像。让学生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从而达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多媒体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语文教材中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小说,有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歌、散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妙和谐的音响,化抽象的语言为形象的图像,创设出最佳的情境,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理性的思考,从而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如,在教学《秋天》一课时,我先以一组秋天的图片导入,再配上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把学生充分带入诗歌的氛围中,就能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3.运用多媒体可设计教学环节,多角度地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能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他们将来能否成为创造型人才至关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进一步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天上的街市》的教学,将天上明星和地上街灯交相辉映,牛郎织女天街闲游等画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再配上背景音乐,这就加强了学生的感悟,又培养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4.利用多媒体,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增加课堂信息量,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多媒体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听说读写训练上。如,在教学《芦花荡》一课时,启发学生思考回答老头外貌、语言、神态等来归纳老头性格特征,教师投影显示出完整的板书设计。这样做,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快了好几倍,而且利用节省的时间,能让学生进行“人物外貌描写”的写作训练。写完后,指名学生读一读、评一评。使学生能多方面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既能增加学生学习、思考的机会和训练密度,又能增加课堂容量,还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事实证明,多媒体教学十分有利于突破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能使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运用不同思考方式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而言之,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媒体,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提倡多媒体教学,决不是要否定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它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合理地结合起来才会真正使语文课更丰富、更精彩。 参考文献: [1]黄河明.现代教育技术[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05. [2]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钟启泉.教育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刘龙梅,女,1982年生,文学学士,就职于都江堰市锦堰学校,主要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e45ad40cb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