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 上交

时间:2022-04-13 11:35: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润物细无声,成长亦悄悄

----新课标下“潜质生转化的探究与实践

今天我论坛的题目是:润物细无声,成长亦悄悄----新课标下“潜质生转化的探究与实践

何谓潜质,查询词典释义为:潜在的素质;潜在的能力、天赋。而我们原本使用的词汇的“后进生“后20%”这样稍稍带有歧视倾向的称谓,如今余姚教育研究真是走在全国之前,用潜质代替了后进,后20%。潜质生,有潜藏之质之生,如此界定实乃教育界一大幸事,学生一大幸事。 那回到我的语文学科,语文的潜质生却又有别样的风景其他的学科都能以分数解题能力来做一个的潜质生的梳理。语文呢,从成绩上看经常是100%的合格率, 质生在哪里?从成绩上看语文学科真没有那么多的差生,因为“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的外延,一个生活着的人,就是一个学着语文的人。语文学科的潜质生可不能以考试成绩来做简单的界定,新课标这样界定语文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自己才疏学浅,咱们余姚走在太前列,可借鉴又太少。我斗胆认为语文学科的潜质生不以考试成绩论英雄,但综合来看,语文学科的潜质生有这样两个个特点:1.不会表达。2.不擅阅读。

表达分为两个方面,口头表达,即口语交际,用语言流畅表达自己内心的能力;书面表达,即用书面文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不会表达,也就算是语文的潜质生。不善口头表达的学生不一定是语文成绩上的差生,但是是语文的潜质生,应为他无法使用语言这一项最基础的工具,表现为:1.上课回答问题站起来明明知道要点,却无法表达自己,支支吾吾。2.在正式的场合不敢说话,声音颤抖。也许,这些表现不直接体现在语文成绩上,但如新课标所说,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不会口头表达,如法与人沟通,无法融入社会,语文课堂没有给他工具,他就迫切语文需要激发潜质。不善表达的另一种表现是不善于书面表达,外在表现为:不善于用书面语表达自己的理解,不会用书面表达自己的经历以及所想所悟,直接表现为不会答题,不会写作。

这样的潜质生如何转化,迫切而又棘手,唯有细水长流,润物细无声,才会终有长进。不会口头表达,可以试着从这些方面入手: .朗读。

可以教师示范与听录音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艺术。接触新课文,尤其是一些诗歌、散文之类的美文,教师首先可以在课堂上范读,讲解,并且现身说法地讲有关朗读的技巧及不同的文学体裁朗读具体要求的不同。让潜质生在朗读中潜移默化的吸收文本中那种流畅的表达,内化中自己的能力。 .提问与对话。

这也是口语训练的基本方法。可以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练中学,在练中提高。当然,教师也要精心备课,巧设提问。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恰到好处,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讨论与辩论。

充分发挥每个单元练习后“口语交际”的作用,营造开放性话题,引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引起了课堂的辩论,充分锻炼了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口语的能力,让潜质生也能参与其中,得提高。

.一分钟演讲。

八九年级的时候,可以采用自由命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余准备好内容,每堂语文课前,学生轮流上台作演讲。材料可选自各种报刊杂志、课外阅读材料,这样的演讲融思想性、


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不但使学生得到锻炼口才的机会,增强他们在公共场所讲话的胆量,还能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吸取许多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一举多得。

在教学中,就是应该有针对性地多多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让学生拥有一定的口才,激发潜质,适合社会,更好的走向社会

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我们学校的多年来智慧的结晶就是持之以恒的随笔写作。

新课程标准中说:要让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众所周知写作重在积累,不论是什么方法都不可能去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唯有细水长流,才有水到渠成之日。所以我们学校语文组非常重视随笔写作,随笔的指导。在张丽珍老师的引领下,每周都有固定的练笔习惯。

文字表达缺陷的潜质生认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不会写作文。这一切解决的法宝我都统统交给了每周两三则的随笔随笔写作很自由,无所限制。学生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出学生的真情实感。比如:每组织学生参加一次游玩,搞完一次大扫除,班上夺得某种荣誉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随笔的形式表达出来,还可以写写自己当天的心情或对某种现象的感慨等等。我也把我的看法我的观点批在随笔后面,时间长了,许多同学希望老师早点改他们的随笔解答他们心中的迷惑,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这时学生就觉得写随笔是一种乐趣了,潜质生也更是如此,对于文字表达不再畏惧,相应的语文能力就有了提升。

语文潜质生的第二个特点是不擅阅读, 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潜质生的阅读量少,即使较多,也只是停留在感受理解的层次,不能带着欣赏的眼光去阅读,更奢谈评价。不擅阅读,无法获取信息,认识世界,不能获得审美体验,更实际的,无法在语文考试中获得高分。 如何让他们慢慢进入深层的阅读呢?

一.立足课堂,深挖文本,充分发挥课文文本的价值。

语文的课堂大都都是阅读教学课,语文的课堂过程也都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思维过程,这过程中,要关注到潜质生,尤其的教师的课堂设计要考虑潜质生的思维深度。潜质生的阅读总是习惯停留在感受和理解,不细究,不存疑。老师要引导他们,细读文本,深挖内涵,让他们在慢慢课堂上就形成这样一种阅读习惯,这样这种阅读习惯就能自然而然地迁移到其他阅读。

二.培养兴趣入手,调动阅读积极性

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所以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学生的阅读量仅局限于语文本的几十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除了平时认真上好每一篇课文之外,可以同步推荐书籍,使得课堂的而思维迁移到课外的阅读,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而且能使他们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能力的提升就是这样,需要老师关注着,实践着,付出着,语文是一座桥梁,一边是知识,一边是生活。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潜质生成长也就悄悄来临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e697bca0c22590102029d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