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20 18:27: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学反思

石家庄市鹿泉区铜冶镇第一中学 郄丽英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数学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数学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碰到有些老师的课堂“创新”与《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貌合神离,徒有形式,没有实效。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发我们关注和思考。 一、 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数学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数学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数学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数学课上,教师把应用题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数学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数学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数学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数学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数学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无穷魅力,还数学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数学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数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数学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数学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可时下数学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数学人文精神的挖掘,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应用题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数学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数学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数学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数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数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数学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数学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


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数学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三、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学习中,还经常看到如下场面:1、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2、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讨论时气氛热烈,却没解决实际问题。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e6b17b328ea81c759f57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