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跟名著学动作描写 作者:刘秋玲 来源:《作文周刊·初二·人教·同步辅导版》2011年第12期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动作反应,就势必会显示出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过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名著中人物动作描写的技法很多,主要讲述以下几种: 一、特写法。运用细致的笔调,使行为动作如影视中的特写镜头一样凸显于读者面前。 老头儿放下了钓丝,把它踩在脚底下,然后把鱼叉高高地举起来,举到不能再高的高度,同时使出全身的力气,比他刚才所聚集的更多的力气,把鱼叉扎进正好在那大胸鳍后面的鱼腰里。那个胸鳍高高地挺在空中,高得齐着一个人的胸膛。他觉得鱼叉已经扎进鱼身上了,于是他靠在叉把上面,把鱼叉扎得更深一点,再用全身的重量推到里面去。 ——[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作者把笔墨集中在处于特定时空的鱼叉上,“举”“扎”“靠”“推”等动作构成精彩的特写镜头,使人从惊心动魄的搏斗中形象地体会到人的力量、气魄和智慧。 二、对比法。把不同人物的行为动作进行对比,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变化。 书记官站起来,开始宣读起诉书。……结果他的声调就混合成不间断的嗡嗡声,听得人昏昏欲睡。法官们一忽儿把胳膊肘倚在圈椅的这边扶手上,一忽儿倚在那边扶手上,一忽儿倚在桌上,一忽儿把身子靠在椅背上,一忽儿闭上眼睛,一忽儿又睁开,彼此交头接耳。有一个宪兵好几次把刚要开口打呵欠的那种痉挛动作压下去……玛丝洛娃听着书记官朗读,眼睛盯住他,时而呆呆不动地坐着,时而全身一震,仿佛打算反驳似的,涨红了脸,后来却沉重地叹了口气,把手换一个放处,往四下里看一眼,随后又凝神瞧着宣读的人。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法官们“一忽儿”中变换动作所表现出的漫不经心、草菅人命,与玛丝洛娃“震”“涨”“叹”等动作所表现出的全神贯注、抗争无门形成对比,读者从中读出了沙皇统治下俄国法律制度的虚伪和下层人民的苦难冤情。 三、特征法。精选富有特征性、个性化的词语,简洁传神地进行描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f30520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