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学问与智慧》论证艺术赏析

时间:2023-01-31 10:01: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问与智慧》论证艺术赏析

对于学问和智慧这两个概念,一般人很容易混淆,以为彼此相近,所指相同。实则不然,两者差别甚大。文章开篇首先厘清概念,明确两者区别。学问和智慧的种属不同:学问是“知识、原料、铁”,智慧是“熔炉、电火” 学问和智慧的来源不同: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独自为政”的,智慧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学问和智慧的影响也有区别:学问是“人生的工具”,是作为人的生存手段而存在,而智慧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与作为手段的学问不同,它可谓人生的目的和生命的福祉。

在厘清两个概念之后,进一步补充阐述两者区别。“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他们往往是“有学问的笨伯” “两脚书橱” “冬烘先生”“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他们读书不多,只是对于人情事理游刃有余,谈不上有智慧。

至此,从理论上的概念辨析到生活中的事实罗列,学问与智慧两者之间的区别泾渭分明。但学问与智慧并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事物。作者在首段中的两个比喻已经暗示出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学问“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 “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铁与火,原料与熔炉,彼此共存,才能相辅为用。所以接下来作者分别明确:“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然后又分别紧承,加以展开。

为了将彼此的辩证关系阐述得清晰明了,作者采用了以下论证方法:一、举目张,平行论证。文章3-6节,分别从学问和智慧的角度阐述两者的紧密联系,均先提出小论点,然后加以详细论证,均衡用力,平分笔墨,严谨周密。二、正反对比,观点鲜明。文章第三小节,作者先从反面着手,提出有学问而无智慧导致研究工作有中心无结果,紧接着再从正面以科学研究的实例进行论证。第四小节,将有智慧的书与无智慧的书作对比,凸显出智慧对于书籍的重要意义。再如第五小节,将无学问的智慧与有学问的智慧作对比,强调有学问的智慧“有根底、靠得住、最为清澈、最可宝贵。三、生动譬喻,深入浅出。如无学问的智慧“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其“浮光掠影、瞬息幻灭”的特点毕现。再如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


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形象地说明了只有灌注了学问的智慧才鲜活灵动,拥有不竭的生命力。四、旁征博引,说服力强。(一)引用英文。大多数中国人不辨“学问”“智慧”的差别,作者分别引用learningwisdom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将学问、智慧、和知识分别用英文呈现,借鉴迥异的外国语来显示其区别,只要稍懂英语的人一看便明了。二)引用中西俗语。两脚书橱” 烘先生” “有学问的笨伯” “灿烂的书”等,使文章通俗易懂,富有意趣。(三)引用实例。孟德尔、达尔文、爱因斯坦三位科学家的实例,就充分证明了智慧对于学问的创造性生成作用。此外,大量成语密缀在行文中,使得文章语言高度精炼概括,富于匠心。总之,文章语言通俗、说理形象,中西相融,逻辑鲜明,警策睿智,可见高学问,亦可见大智慧。

当然作者在分别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时,也在文章结尾对两者的孰轻孰重作了一下权衡:“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作者通过递进型的关联句式明确告诉我们:学问重要,但智慧比学问更重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f680592ba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