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春散文 立春了,还在冬的寒风里。不能叫冬季了,但冬还没过,寒冷依然,这就是北方的现实。冬天没怎么冷,但还是冬天。春天呢,名义上来了,可还在冬天。名义上的事情多数不作数。名义上我们是主人翁,可是我们的权益大都得靠恩赐。那些管着你的机关和人物也喜欢居高临下,把你的合法权益紧紧攥在手里,喜欢你的时候给你漏一点点。像看家里养的那几条小鱼抢着吃食时的模样一样,他们也看爱属下感激涕零的样子。虽然人不是鱼,但结果跟鱼没多大差别。毕竟,小鱼是翻不起大浪的。 立春当然有发出信号的意味。首先是这个信号是发给心理上的。早上一出门,看东方升起的太阳,就会念叨:噢,立春了。于是在晌午的阳光下感觉会比往常更暖。其实没立冬的时候这种暖也有的是,而且有时候还比现在温度更高,但那都不是春的暖,也不会让人想到春来了如何如何的。现在不同了。眼里的景致都会跟春拉上手。比如柳丝在风里荡漾,就想到“春风剪出绿丝条”,其实北方的绿丝条还在好几个月之后呢。比如走在街道的榆树下,看着树枝上鼓突出黝黑的小包包,又会想春天早到的榆钱,它们现在就在努力积蓄力量,这是多么奇异的力量!当然还有树根边的小草丛,走近了会弯下腰去细致地看一眼,看它们是否从根底里冒出一个绿芽芽。还有,看到路边小广场上欢笑着荡秋千的孩子们,四周满眼荒芜竟然顿时变成碧草摇曳、蝴蝶飞舞的景象,连树上嘎嘎乱叫的乌鸦也一下子像春燕似地好看好听起来了。精神的力量不是万能的,但精神的影响确实是不可忽略的。如果不是立春这个信号,我怎么把所有事物都与春天联系联想呢! 其次是这个信号告诉人们,又到了一个新的转折时期。无论多么寒冷,冬天都将过去,未来是春天的。如果说冬天是阴,春天是阳,那么这个信号让人们心中的阴气渐降,阳气渐升。按《易经》的说法,生生不息的世界,已经到了上一代与下一代交替的时候,到了寒竭而暖起的时候,到了阴盛而衰、阳弱而生的时候。这时候一定要注意别小看这些细微弱小,因为它们代表着事物发展的方向而具有不可抑制与抹杀的生命能力,也不要被眼前的气势汹汹所吓倒,其实这时的气势,已如强弩之末,只要你能坚守坚持,马上就会看出其颓势已现。如果把这个自然趋势与道理引申到生活中,就是要对新生事物、对年轻人有信心抱有希望。新生事物不如过去的事物让人习惯,有时候还会损害到部分个人利益;有些新东西的出现,或许只是过去我们的眼界不够宽广没看见罢了。要知道,新东西能从旧事物的'缝隙里生长出来,本身就说明了它顽强的生命能力与新陈代谢的必然方向。“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伟人的话从根本上表达了事物的基本态势。我们不少人犯的错误都是认为孩子们不行,年轻人太轻狂没经验不扎实,却忘了我们在他们这个年龄段在别人眼里的形象跟他们差不多一样。我们不行吗?我们不行,世界也成了我们的;他们不行,世界必然还是他们的。如果看到他们确实存在的问题,我们的态度应当是满腔热忱地帮他们尽快改进,而不是作壁上观,试图用他们暂时的不足掩饰自已的老态。无论你多有本领,多有水平,自然规律怎么都不可能把生命倒回去让你再来一次。所以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之外,我们还应当知道,必须适应世界。世界万物,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才是最根本的道理。在每个节气交换的时节重温一些世界万物中的基本道理,大有裨益。 节气来了,春天还早,这似乎是告诉我们,对于所有事情的滞后期应当有一个心理准备。话可以说春天,实则还在冬天的延长线上,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切莫听风是雨,以为立春了就是春天了,就可以按春天的规格穿衣、打扮了,那可能就要吃苦头了;就可以按春天的标准耕田下种了,这在广大的北方,也是根本行不通的。这里似乎还隐含着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我们切莫机械地理解任何东西,更不能当本本主义的实践者。春天的标志是什么?是气温,是身体对冷暖的感觉,是农民到田地里拿锹一翻,看地消化了多深,是草木萌动给出的指示,而不是某句话或者这样一个关于春天的说法。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的理论道理,即便在生活季节里,也非常实用。 当然,立春仍然是个值得记忆的时刻。朋友们纷纷在网络上发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f83bcfcc2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