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今中国人人际关系 摘要:中国悠久的历史为中国人际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多彩的背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华文明,影响的不仅仅是经济,源远流长的还有灿烂的文化。人际关系是文化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被赋予时代的气息,人际关系也随之发生微妙的改变。经历历史的变迁,当今人际关系呈现怎样的趋势,又该有怎样的发展?存在着什么利弊端?可无论再复杂的人际关系仍旧是建立在以儒家传统为核心的文化上。 关键词:人际关系;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儒家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影响因素很多,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铸就了一个了不起的文明国度。 孔子开创先秦原始儒学,其意义不仅在于集上古以来礼乐文化传统之大成,而且更主要的在于其依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赋予这传统以人文主义精神特质,从而为儒学及以之为核心的中国思想文化确定了基本生命路向。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中的人际关系理论 ,已经建立了以“仁”为核心 ,以“礼”为整合手段 ,以宗亲关系为出发点 ,以整体主义为处理人己、群我关系的基本原则等较为完整的人际关系思想体系。在以“礼”为核心的封建社会,“礼”是维系人际关系最基本的纽带,也是维系封建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君臣之礼,父子之礼,夫妻之礼在儒家文化中都有明确的规范,三纲五常更是给当时的百姓系上了缰绳。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普通百姓也遵循着礼的说教,因此程门立雪、孔融让梨一个个著名的故事流传开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时间流逝,”礼”的精髓并没有改变,当今人际关系也遵循着礼。素有“礼仪之邦”的中国,教导他的子民以礼待人。因而引出问题,当今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是怎样的呢? 一、走向民主化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强调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讲求人人平等。当今社会,传统的等级思想与特 权意识逐渐受到批判,当代中国的人际关系开始强调平等,强调尊重他人的隐私———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 间、同事之间都有保留个人秘密的权利。家庭已成为一个较过去不同的和谐和睦的小团体,在这个小团体中,家 庭成员拥有人格上的平等,决策权的平等,个人隐私权和个人生活中的决定得到尊重,不同观点、意见和生活方式 得到尊重等权利。这是不同于儒家文化的地方,在传统文化中,封建等级制影响平等自由势力的发展,当今人际关系更倡导平等自由,尊重人权。 二、走向理性化 理性化的体现莫过于法律的完善与发展,公民在法律的庇护下行驶权利、履行义务,法律让公民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更理性,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理性化还体现在另一方面,则在处理竞争的环境下,不再使用察举制、任人唯亲的情况,当然也存在少数,但在新形势背景下人们更崇尚举贤任能,通过实力来鉴定一个人。 三、走向功利化 经济的快速发展,居住地的不断变更,紧张的就业形势在某种程度下让人际关系走向功利化。 人情往往以交换作为前提——— 自己的付出是否能得到回报,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回报。“人情不再是人际交往的目的,而是成为了人际交往的 手段和工具。一部分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只结交对自己有用的人物,建立功利性很强的交际圈子,这种功利性因素使得人际关系中的情感因素在减弱。然而,我们又不难发现,正是在这种功利性的驱使下,人们突破了亲 戚、同乡的界限,一切以法律为依据,一切以经济和其他社会利益为依据,这使得有共同利益的人更容易建立起新型人际关系。 四、发展迅速化 信息沟通技术和手段,采用网络技术建立和发展着人际关系的网络,彻底突破了传统文化中人际关系的模式,形成了包容性极强的庞大的人际关系网络。现代科技的发展,让人际沟通不再依赖书信,单种形式的沟通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人际关系不再建立在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上,电子邮件、QQ、微信、微博、陌陌等聊天应用软件的出现让更多年轻人感叹:从前书信、马车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聊天软件的迅速崛起,反而让人与人的沟通存在信任危机。 伴随着人际关系特点的变化,必然会出现问题: (1)信息化的发展,让人际沟通交流更便利,却也带来了信任危机。 (2)沟通的便利让人际沟通更简便,却让现代人学会了不珍惜,来的太轻易的东西往往引起不了注意,被忽视。 (3)依靠法律的维护,道德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网上的沟通交流,让轻易相信的年轻人上当受骗,各种传播造成社会紊乱,道德层面上的维系越来越少。 在当今中国,该怎样处理人际关系呢?个人修养很重要,一个人的改变往往可以带动身边人,从而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1、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为自己建立自信,自助助人人人都有改造世界的能力。 2、主动与他人交往。但要注意”度“。绘出一张人际关系“网络图”,显现出自己在这项资源上的多样化与触角纵深人际关系网的特色。 3、学会尊重与宽容。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突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结语: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影响文化的重要原因,同样。文化的进步就是一股软实力。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之上,以“礼”为基石,以仁为核心的人际关系纽带,使中国的人际关系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依然保持着最真的本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被时代所接受。 [参考文献] [1] 王晓霞. 儒家文化中的人际关系理论[J ]. 道德与文明, 2000, (5). [2] 郑全全,俞国良. 人际关系心理学[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 1999. [ 3 ] 王晓霞,乐国安. 当代中国人际关系的文化传承[ J ]. 南开学 报, 2000, (3). [4] 杨艳,群体取向与人际交往中的交往策略[ J ]. 江苏外语教 学研究, 2005, (1). [5] 苏海生,谈当代中国人际关系发展的三大特点[ J ]. 黑河学 刊, 2003, (2). [6] 李肖红,李伟. 网络对传统人际关系的影响和对策[J ]. 社会科学论坛,2005,(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02d0100e009581b6ad9eb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