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第一名得到更多 人的目光往往聚焦在引领众人前进的先锋身上。这些引领者在一场场活动中收获无数的鲜花和掌声,也面临着众多的质疑和挑战。人们往往忽视那些执着的参与者,总认为没有举起奖杯的他们无比平庸。没有这些渺小的人们聚集成庞大的分母,那些屹立在尖端的分母,荣耀从何而来?参与即有收获,我们怎能轻易断言,他们的收获便少于第一名? 对于世界文学来说,诺贝尔文学奖地位超群,这是一项所有书店,所有读者十分关注的奖项。它几乎决定了书架上谁的书该摆得更多,谁又是今年的流行方向。 随着新一年诺奖的颁出,村上春树被宣告连续六年陪跑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前的热门人选在此刻重新失了热议的“价值”。他又成了那个可怜的参与者。可村上对此毫不在意,他认为读者对他的欣赏远远超越站上最高领奖台带给他的快乐。当他知道他的一本新书一经发售,便有三十万的销量之时,他的内心有着极大的满足感。因为有人跟随者他的步伐,分享他的内心世界。 你还觉得村上可怜吗?如果每一个人都渴望成为引导者并为此丧失自己的初心,人生又有多少遗憾?正如村上所言:“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终止之时,寻觅的过程亦即失去的过程。”没有奖杯的参与者,他在参与之中找到自己渴望拥有的精神共鸣,更获得一股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他的灵魂,不会枯竭。他比第一名拥有更多。 同样,在一场中国首富的评选活动中,马云把王健林还没坐热的首富之椅夺走。马云的光芒万丈,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好像没什么人关注:王健林是谁? 王健林携着他的万达走过风风雨雨,最终赢得如今身家千亿的成就。他坦言,若是把目光局限于首富之椅上,万达不会有今天。而若自己的成就比如今更大,那些排名榜没有他的名字,也是不可能之事。 人生的位次不是让你患得患失,越挫越败。而是让你有一种继续参与,等待自己展现光芒的毅力。现在不是最好,不代表你没有能力做到最好。无论王健林是不是首富,他的成就都不会被掩盖。 弗吉尼亚·伍尔芙曾说: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的静物,而应该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要尽情感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 参与,获得独属于你的人生价值,你就比高举奖杯的第一名得到更多,鲜花和掌声不是生命全部的意义。你的落败使你的人生少了一项头衔,但你比静静旁观之人有更多的满足感,生命之中的阵阵韵律,把你润泽。 挥舞行动的旗帜 每一项活动中,总有千姿百态的身影。有的昂首阔步,指挥引领于前;有的参与其中,埋头苦干;有的作壁上观,有的评头论足„„ 而我窃以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领头也好,群众也罢,总该挥动行动的旗帜,做行动上的巨人,而非言语上的投机者。讷于言,敏于行者,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穿透未来篇章的瞳孔。 挥舞行动的旗帜,从不旁观,从不评头品足。旁观评论之人,不会懂得在实践的田野中挥汗如雨的畅快,不曾体味困难重重时绞尽脑汁的苦楚,不曾焦急经历踟蹰不前的瓶颈,更不能理解丰收时溢于言表的喜悦。或只是抱胸于前,或尖酸讪笑实践者的行动。殊不知,错过实践,就是错过最丰美的人生滋味。伟大领袖毛泽东曾言:“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那便亲口尝一尝。” 挥舞行动的旗帜,不做言语上的投机者。古战国有赵括,精通兵法,满腹经纶;评论其他将领,引经据典,引人歆羡。谁知他只晓纸上谈兵,初上战场,便一败涂地,铩羽而归。一刹间,宫阙楼台都做了土,空误国。言语上的投机者,没有实践真知,不过空中楼,水中月,镜中花。光凭理论,不过误人误己。 挥舞行动的旗帜,浇筑行动上的巨人。行动者的身影,闪烁在大江南北。 古有水光潋滟晴方好,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被万千诗人政客歌颂的西湖,曾无数次深陷干涸的危机,多少文人巨匠,丢下文人墨笔,做行动上的巨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救美人于迟暮。白居易,钱镠,东坡便是千千万万实践者的身影之三。修堤建塘,救济万民,福荫后人。若非他们投身于拯救西湖的行动,南宋古都将不复存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也不过有名无实的市井传说。 翻动历史经卷,二十世纪亦有余秋雨先生,实地考察四大文明古国,考证源流,写下《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等巨著。更有千千万万华夏父母,辛勤劳作,养育代代儿女,创造无数历史文化奇迹。 反观新时代的我们,鲜衣怒马,尚不知践履之重,抛弃实践出真知的训条。须知,只有挥舞行动的旗帜,做行动上的巨人,才能让知识发光,让真理播扬。 让我们用挥舞行动的旗帜,睫毛拨开历史风尘,用瞳孔穿透岁月篇章,用行动照亮未来吧! (21+23+8=52) 2、做时代的参与者 (22+22+7.5=51.5) 雅斯贝尔斯在《时代的精神状况》中提到:“几代人的精神风貌不断地降低水准,其结局就是外在炫示代替真实的存在,喋喋不休的喧嚷代替了真正的知识传播。”因此面对同一项活动,不同的人总有不同表现,这是时代对每个人的映射。 站在同一项活动面前,有人领导、有人跟随、有人旁观、有人置疑,但至少他们都予以关注。我却以为,作为时代的一份子,我们不能只拥有关注的眼光,更要有深入参与的精神。 其实,不同的人的不同做法折射了每个人不同的能力。领导者有洞察天下、运筹帷幄的能力,参与者有用心关注、贡献力量的精神,而批评者也有置疑反对的权利。正如早前推出的中国雾霾调查《穹顶之下》,柴静用其对环境问题的高度关注与极好的口才和实践能力成为领导者,呼吁全民投身环保建设活动;而广大中国民众也用自己的双眼和手中的相机为中国筑起环保之墙。当中自然也不乏批评的声音,甚至有人恶语攻击柴静。每个人都在关注,每个人都凭借自己的能力参与到活动当中。 不可否认的是,活动本身的一些限制也阻碍了人们的参与,人们的不同做法,是对死气沉沉的规定指令的控诉,是对公平公开的渴望与期待。纵使我们有高涨的参与热情,但面对严格无情的体制机制,我们的声音又有何大用?最终这些事实也只会成为刘瑜笔下那“房间里的大象”罢了。19世纪,面对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与殖民扩张,清政府屈膝投降,压制国人抵抗情绪,甚至开门揖盗,联合外贼扼杀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最终也被严厉镇压。因此我们需要开放需要公平,需要不仅是关注的参与机会! 也许我们无法改变如今的时代轨迹,但我们可以努力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参与到活动中,不仅仅成为旁观者。詹妮特·温特森在《守望灯塔》中写到:“没有什么能被忘记,也没有什么会失去。”时代会记住我们的参与:我们不能忘记奔赴西非参与病毒抗争的埃博拉战士;我们不能忘记参与与“伊斯兰国”的血战而逝去的每一个生命;我们不能忘记参与马航艘救行动中的每一滴汗水和泪水„„唯有参与,才能懂得活动带来的欢笑与感动;唯有参与,方能改变! 简贞在《眼中人》中说:“旧与新、往昔与现在,并不是敌对关系,它们在时光行程中相互辨认,以美为最后依归。”我们虽已无法收回昔日冰冷的旁观目光,但如今我们应成为时代的参与者,用手中的参与权,捍卫这个世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0f98110561252d380eb6e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