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及其《庄子》 1、庄子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 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 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2、《庄子》 ①、《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②、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 1 / 2 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史记》用精练的几行字介绍了庄子,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攻击孔子的学说,从而辨明老子的主张的。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156b34c2a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