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XX古村落的科学保护与开发

时间:2023-08-06 15:56: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调研报告】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XX古村落的科学保护与

开发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xx古村落的科学保护与开发利用

古村落承载着传统生活习俗、农业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他们是祖先留给XX人的巨大物质财富,是XX子女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村落的科学保护、开发利用一直是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部门高度关注的课题。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实施农村振兴战略,这为古村落的科学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了契机。这将是农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如何保护、利用和开发优质古村落资源,传承古村落文化,对于乡村振兴、古村落休闲旅游的发展、乡村历史文脉的延续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1120日至128日,中青班第四小组通过实地考察、走访座谈、互动交流等形式,先后调研了全市9个县(市、区)一批古村落,并深入分析古村落科学保护与利用开发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积极思考探索我市加强古村落科学保护与开发利用的举措思路。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状况

xx各县(市、区)都十分重视古村落的保护及利用,古村落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据建设部门统计,从2021年至今,国家共公布四批中国传统村落4153个,浙江省有401个古村落选入,我市有158个传统村落选入,其中松阳县71个,龙

全县37个,连都区9个,缙云县9个,景宁县8个,遂昌县7个,清远县7个,云和县6个,青田县4个,占全省的39.4%。这一数字在华东地区排名第一,在全国排名第三。据市农业局统计,自2022实施历史文化村寨保护以来,全市先后启动了43个省级重点村和199个省级综合村五批保护利用项目。

近年来,xx市积极探索山区古村落保护利用新路径,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保护和利用相融合之路。主要体现在以活态保护为主、注重整体提升的科学发展理念,基本上是维持原生态的风光,维持自然的乡村风情,维持原味古朴沧桑的历史感,体现了“风貌完整、环境提升、文化传承”。让古村落更能体现传统村落整村风貌、传统民居的生命力、传统村落的经济活力、传统村落的优良文化基因,倡导了低碳、绿色、环保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二、 存在的问题

经过走访调研,调研组深深体会到xx各县(市、区)在保护古村落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但也感受到了部分古村落保护与利用上存在理想化、功利化、短期化和缺乏文脉传承,修缮过于粗糙等问题。具体来说,主要问题如下:


首先,这些想法相对陈旧。调查发现,一些干部和村民对传统村落所承载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不可再生性缺乏认识,往年在危房改造和宅基地复垦方面采取了大量措施 拆旧建新、弃旧建新的方式,很少有修旧复旧的措施。有些乡村干部对古村落价值的认识只停留在旅游开发上,更多追求经济价值,很少考虑历史价值。还有些干部认为保护古村落投入大,没有经济效益,不值得投入。

二是总体规划不完善。古村落保护规划大多是临时编制的,不同部门有不同的规划。大部分计划都缺乏完整性。由于规划标准低或缺乏地基,一些新建筑没有与历史遗迹分开,与古村落不相容,甚至相互干扰。调查发现,在编制村庄规划时,现代元素较多,传统纹理较少。更重要的是,一些项目缺乏科学施工和严格监督,导致许多古村落遭到建设性破坏。

三是政策法规难突破。由于农村民居土地属集体土地性质,村民住房实行一户一宅制度,建新房必须拆旧房,不拆旧房就无法建新房,导致随意修缮、拆旧建新现象时有发生。另外,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只能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间转让,不能进入市场自由交易转让,直接影响了产权流转整合。

第四,资本和人才成为制约因素。一般来说,按照真伪标准和修缮复古的要求,修缮古建筑的成本远远高于拆除重建的成本。同时,大部分古民居修缮后仍无人居住,修缮后容易漏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古村落留下了大量的成年劳动力,村里的人越来越少,农村产业萎缩或没有好的产业,走出去的村民不愿意回到家乡创业,大量的古屋变成了“空壳老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172ff11ed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