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与传统村落保护及利用分析

时间:2023-02-08 02:28: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与传统村落保护及利用分析

摘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注重乡村的城市化发展是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佳措施,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前提条件,是保障农业创新的着力点,但同时诸多问题也会逐渐突显,如传统建筑风格的改变、土地格局的改变、乡村风俗习惯的改变、传统文化特色的消失等。在本文中,就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规划与传统村落保护及利用作出探讨。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传统;村落保护;思考 引言

传统乡村集中反映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乡村作为地方传统文化的发源地,集中了多元化的文化元素。不管是鲜明的设施风格,还是固化的地方风俗习惯都属于珍贵的文化遗产,都会在我国文化的宝库中体现无可替代的现实作用。城市化发展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前提条件,是保证农业创新的最佳着力点,对乡村的持续现代化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重大意义。 1城镇化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的关系 1.1城镇化进程必然影响传统村落的发展

在城镇化发展期间,以完善城市化基本条件为前提增加就业渠道,促进乡村人口向城区转移,使得固有的农村产业发展态势无法切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传统的产业模式受到影响,乡村总体人口数量明显下降、传统设施与建筑不具备有效管护,使得乡村的样貌、风格逐步模糊化。不仅如此,城镇化建设中的土地规划、开发必然会对区域土地格局进行调整,并且大范围的土地开发、设施优化升级也是限制乡村发展的直接因素。处理好传统村落与城镇建设居住环境改善的关系势在必行,传统村落的保护必须重视村民意愿来进行选择,只有科学合理地遵循人与传统村落互动发展的历史规律,才能实现共赢。 1.2新型城镇化中应更加注重传统村落的保护

在乡村城镇化发展背景下,乡村固有设施的逐渐减少,区域文化特色的不断改变,标志物风格的改变等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继而导致乡村民众心底的乡愁时常涌现。即便如此,城镇与乡村之间也不会形成对立的局面,而是在发展进程中相辅相成,乡村城镇化建设绝不只是对理想经济目标的重视,还应加强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乡村固有设施状态的维护能够完全满足区域城镇化发展的要求。所以在大力推进乡村城镇化发展期间,科学规划、利用区域土地,传承好地方传统文化更要被确定为其中的重要工作项目。 1.3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城镇化建设

要想保证城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就需要结合乡村的客观条件,确立相应的城镇化发展方向。还需要对指定乡村的地貌、风俗、发展进度的差异进行客观分析和合理面对。比如,很多年代久远的乡村、基础设施样貌完好、风俗习惯被全面传承的乡村,需要参考其文化特色,发展古村镇建设,围绕村落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有的村落自然环境保存完好,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围绕其建设旅游特色村镇,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保护当地村落文化传统。 2当前传统村落保护现状

2.1传统村落消失日益加剧,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在经济快速提升,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主要劳动力不断向城区转移,导致原有乡村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得不到科学管理。还有一些年代久远的乡村被现代建筑工程所利用、或规划或蓄意破坏。并且一些年代久远的乡村已完全


消失,尽管得到了重建,也无法对传统的文化元素进行全面复现。可以说传统村落的消失是目前的主要问题,对传统村落进行状态维护势在必行。 2.2旅游行业过度开发,村落原生格局遭到破坏

为保证切合现代市场的发展趋势,国内大部分旅游业都将着重点落于传统村落的保护方面,使传统村落的开发成为了旅游业界的焦点性问题,继而导致诸多问题的不断突显。一些乡村为提高顾客的关注度,并实现理想的经济发展目标,随意地对乡村所固有的建筑物进行修整,模糊了乡村固化的设施风格,使传统的乡村文化倾向于西化,进而画蛇添足使传统文化的类型模糊化,明显破坏了传统文化格局。不仅如此,较多景点观赏者的集中也逐渐改变乡村传统风俗习惯和生存模式,致使乡村传统文化的全面传承无法得到保障。 2.3传统村落保护注重表面建设,忽视文化底蕴的传承

现阶段,国内一些乡村都将着重点落到了基础设施、生态系统状态维护方面,轻视了对村内文化的传承,将年代久远的乡村作为重要遗产给予封闭式管护,却轻视了乡村民众文化创造、传承的作用,将传统文化的传承停留于表面化,致使乡村传统文化特色变得模糊化。单一的将着重点确定在了建筑文化的传承方面,轻视了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这样的现象也是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工作中的难题。 3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对策 3.1政府引导,建立针对性科学性的保护责任机制

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首先应该政府引导,深度考察传统村落的选址布局、建筑结构和民俗习惯,全面、科学、系统地总结调研结果,合理分析原始材料,从而制定科学保护机制。成立政府、专家、村民组成的专门保护小组对传统村落重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详细划分责任,落实到个人。在乡村向城镇化发展进行中,需要进行重新规划和利用的区域,应根据其客观条件,按照乡村文化特色完善主要设施,在充分保留传统风俗习惯的前提下,拓展文化产业项目,维护地方民众合法权益,有效借助地方的人力资源,充分体现当地民众的才智,优化民众传承区域文化的意识,使其成为创造、发展传统文化的主体。 3.2协调传统村落自身的保护与发展

乡村作为历史文化的发源地,多年传承下来必有其重要现实意义,加强对乡村的保护就成为必然,以此促进乡村传统文化的持续稳定发展,并切实体现乡村传统文化无可替代的现实作用。那么在具体行动中,不仅要对乡村固有建筑、设施状态作出全面维护,而且还应提高对村民风俗习惯的重视程度。从客观的角度来对区域文化的传承特点进行了解和重视,以促进区域文化的良好发展。城镇与乡村在文化发展中的相辅相成,能够促进乡村传统文化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创新。 3.3发展壮大村落文化产业,维护村落文化生态平衡

要想保证乡村历史文化的大力传承,就必须要保证充足的经济条件,否则就可能会导致专业人力资源的减少,甚至会导致乡村发展难题的出现。国内大部分乡村都有着丰富的传统历史文化,并各具特色,然而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却不理想,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创新,也会关系到区域文化的保护。而城镇化建设正为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在完善基础条件、优化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高效运用本身多元的文化精髓,提高对文化产业壮大的重视程度,在提升乡村民众经济条件的前提下,强化其传承地方文化的积极性。不仅如此,还应在城镇化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中,保证区域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多年积淀下的乡村生态文化会体现无可替代的本土性,因而对于文化的传承应从传统、固化的角度进行考虑,并体现原则性,以此对区域文化特色进行全面的维护,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230b339a1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