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打造“1+6”型村书记队伍

时间:2023-11-22 00:24: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力打造“1+6”型村书记队伍

作者:暂无

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5年第7



中共榆树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王海瑛

村党组织书记是推动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领头雁”。在从严管党治党的新形势下,建设一支高素质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对于强化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榆树市委着眼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坚持“能人强村”理念,大力打造“1+6”型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有效发挥带头人作用,极大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为全面加强服务型村党组织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突出“1+6”标准,创新村党组织书记选任方式

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关键在选人用人。榆树市委严把“入口关”,提出并执行了村党组织书记“1+6”选任标准。“1”就是选准一个能人书记,“6”就是具备“治村有方、治软有力、治乱有策、治愚有路、治穷有谋、治腐有规”的“六治”综合能力。以此为标杆,积极创新选任方式,拓宽选任渠道,不拘一格选能人。一是三顾茅庐“请”。对于难以产生村党组织书记人选的村,瞄准与本村有一定关联度的域内外能人,通过乡情感化、谈心引导、政策激励等方式,三顾茅庐“请”能人。榆树市刘家镇永生村党总支书记王艳凤,原是一位开办塑料加工厂、年收入60 多万元的致富女能人,后经镇党委书记多次谈心动员、党员群众多次上门邀请,最终走上了村书记岗位。上任后,她一手抓群众工作,一手抓兴村富民,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使永生村由后进变先进,成为全市典型,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其先进事迹先后被《吉林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新长征》杂志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二是打破界限“派”。对班子弱、集体穷、基础设施落后、工作难有起色的村,坚决破除“矬子里拔大个儿”的旧观念,侧重下派市乡机关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选派强村书记跨村兼职两种方式。近年来,在后进村转化、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中,榆树市委先后择优选派9 名乡镇副职领导、31 名市乡机关干部、35 名强村书记到薄弱村任职,以上带下,以强带弱,取得了明显的转化成效。三是顺应民意“推”。对村情复杂、干群矛盾突出的村,通过深入调研分析,广泛征求意见,采取公开推荐的方式,把群众公认的能人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榆树市保寿镇新合村党总支书记于雷,是一位开办酒厂、年创产值3000 余万元的青年农民企业家,经党员群众推选为村书记后,充分利用自身经济实力和对外协调能力,个人垫付30 多万元、争取上级项目资金500多万元,修建户户通水泥路14.2 公里、栽植绿化树木12000 余株,村屯面貌焕然一新,赢得了群众拥护。四是结合换届“选”。每次村“三委”换届,针对“难点村”,坚持把握好“三个环节”,即工作组提前摸排初步人选、乡镇党委把关锁定目标人选、党员群众“两推”确定最终人选,确保将党性强、能力强、服务群众意识强的农村优秀人才选拔为村党组织书记。榆树市于家镇三道村在2013 年换届中,通过充分做好“选”的各项准备工作,把建立6000 公顷无害水稻生产基地、年销售额达2 亿元、带动3200 户农户致富,荣获长春市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种粮大户等称号的蓝河坝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财选拔为村党组织书记,成为榆树市遴选民营企业家村书记最成功的范例。

二、实施“1+1”计划,提升村党组织书记综合素质

榆树市委着眼培养符合“1+6”标准的能人型村党组织书记,大力实施村党组织书记教育管理“1+1”计划。一方面,加大教育培训,着力解决部分村党组织书记本领不强的问题;另一方面,加强长效管理,着力解决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工作散漫、“为官不为”问题,确保有能力干事、担起责任干好事。教育培训方面:一是确定培训重点。将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纳入全市干教育培训规划,结合当前农村工作实际,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在农


村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集体经济发展、党建知识、岗位职责等内容,每年市乡定期组织村党组织书记进行系统培训或专题培训。二是拓展培训方式。坚持因材施教,每年根据村党组织书记能力水平、工作表现分类确定培训对象,以工作需求为导向,开展“菜单式”培训。围绕创建“社区化”服务型村党组织、引领农村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每年定期举办村党组织书记工作研讨会,并到域内外先进村参观学习,通过“看、问、评、议”,相互交流借鉴,促进村党组织书记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整合培训资源。依托市委党校、职教中心、农村产业基地等资源开展集中培训的同时,充分利用榆树党建网、农村远程教育站点、有线电视、手机短信等资讯平台,开展方便快捷的网络终端培训,增强了培训的灵活性和广泛性。长效管理方面:一是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评、考”工作。2014 年底,组织28 个乡镇街党(工)委召开了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会议,通过村党组织书记述职、党委书记点评、组织部全程督导,传导了工作压力,强化了政治责任。同时,组织乡镇党委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百分制绩效考评,结果公开排序,与工作报酬挂钩,排名靠后的给予诫勉谈话。二是推行乡镇党委书记定期约谈村党组织书记制度。要求乡镇党委书记每月约谈一次,及时掌握村党组织书记思想和工作动态,摆问题、点不足、提意见,督促工作开展,确保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履职、干事创业。三是强化对村党组织书记市乡“双重管理”。为进一步建立权责明晰、科学规范的村党组织书记任免管理制度,村党组织书记届中调整时,乡镇党委经请示市委组织部同意后,与组织部成立联合考察组,共同确定人选,确保选任对象符合“1+6”标准,使群众公认、组织放心。

三、采取“3+3”举措,促进村党组织书记作用发挥

榆树市委立足充分发挥带头人作用,采取务实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积极为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具体做到了“三突出、三注重”。“三突出”:一是突出政治待遇。根据上级政策规定,对政治可靠、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积极拓宽政治发展空间。目前,榆树市村党组织书记中,招录乡镇公务员3 人,享受副乡科级待遇1 人,选聘乡镇副职领导4 人,其中1 人已走上乡镇长岗位。同时,推荐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市级“两代表一委员”,提高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共推荐市级党代表69 人、人大代表80 人、政协委员7 人。二是突出经济待遇。出台了《榆树市村干部基本报酬管理暂行办法》,全面推行职务补贴+绩效补贴+创收补贴的“三项补贴”制度,并纳入基层党建重点督查事项,确保及时足额发放。目前,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年均工作报酬2.7 万元,达到了本地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三是突出党内关怀。为使村党组织书记干有奔头、退有保障,从2008 年开始,按照政府、个人11 承担比例,为在职村党组织书记办理了养老保险;从2010 年起,按照每人每月165 元的标准,为420 名符合条件的离任村党组织书记发放了生活补贴。仅此两项市财政投入1000多万元。“三注重”:一是注重载体创新。大力实施“项目支书”领富行动,积极引导村党组织书记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领办创办合作社、产业基地或示范园区,带动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榆树市弓棚镇十三号村党委“第一书记”赵国忠和八号镇北沟村党总支书记刘占文,采取“创业园+合作社+党支部”的党建富民模式,引领本村成为全市闻名的蔬菜产业村。二是注重政策扶持。由组织部牵头,协调市直部门,将涉农政策、项目、资金,重点向产业规模大、效益好、示范作用强的项目支书倾斜,扶持做大做强,扩大辐射带动效应。三是注重表彰激励。定期开展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评比表彰活动,给荣誉、给奖励。同时,充分利用榆树党建网、电视台和信息港,广泛宣传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的典型事迹,使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超有劲头。

责任编辑/李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18c966c1d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