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汪曾祺笔下的西南联大

时间:2023-02-07 10:30: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汪曾祺笔下的西南联大

作者:庄建建

来源:《西江文艺·下半月》2015年第04

摘要:西南联大是成就汪曾祺作家梦的地方,可以说没有西南联大就没有汪曾祺。本文着重探讨汪曾祺笔下的西南联大,着重讨论其笔下联大的校园、校园生活以及校园的文化精神。 【关键词】汪曾祺;西南联大;校园文化精神

汪曾祺曾说: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1】那么在汪曾祺的作品中,这种神话般的西南联大到底是什么样子?本论文着重探讨汪曾祺笔下的西南联大,着重探讨西南联大的校园生活、校园精神。 穷巷陋室与商业街

西南联大是抗战时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临时性大学,称为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抗战时期,三所高校迁移到了昆明,这时物资匮乏,西南联大只能简单办学。就连最基本的校舍都很简陋。三个肥皂箱子就变成了桌子、书橱和衣柜,椅子当然也是一物多用了,床就成为了椅子,一间宿舍住四十个人,当时的生活真的是节约型学校的模范。 汪曾祺笔下的商业街完全没有商业气氛,而是一种人情味充溢其间,这两条街上茶馆很多,从西南联大新校舍出来,有两条街,凤翥街和文林街,都不长。这两条街上至少有不下十家茶馆。2】茶馆为西南联大的同学们提供了图书馆的空间,由于图书馆座位少,为了不争抢座位,有不少同学就去茶馆,他们在茶馆里大部分时间是用来看书的,有不少同学的作业、读书报告就是在茶馆里完成的。旧书摊更是同学们拿书换美食的好去处,倘若要淘书,便能得到珍宝。

(二)独特的校园生活

对于现在的学校而言,课堂是一个严肃的传授知识的地方,课堂上是有秩序的,老师应该严谨认真,学生们应该正襟危坐,而西南联大的教授和学生们却是特立独行者。汪曾祺先生曾说过:联大教授讲课从来无人干涉,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怎么讲就怎么讲。3 联大的教授重创新,重视不拘一格。即便是怪论,也会得到赞赏。例如有一位同学交了一篇关于李贺的报告给闻先生,说别人的诗都是在白地子上画画,李贺的诗是在黑地子上画画,所以颜色特别浓烈,大为闻先生赞赏。

尽管西南联大的学生们看上去很自由,上课、考试很随意,颇为潇洒,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吊儿郎当仅仅是表象而已,学生们对自己所感兴趣的知识是非常用功的。西南联大的自由、洒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脱的风气是汪曾祺是非常喜爱的,他自己也说自己是为了西南联大的潇洒而考的西南联大这所学校。

跑警报看上去是躲避灾难,可是在联大的同学看来这是谈恋爱的好机会。跑警报很多成双成对,男同学在路边等着女同学,有时还带着几袋零食,跑警报隐隐约约有点危险感,这种危险感使得男女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这是跑警报所带来的趣事之一。联大师生们也是很珍惜时间很用功,在跑警报的时候许多师生随身带两本书或者是一册论文的草稿。自由学风之下,师生们的努力也是西南联大能培养处众多人才的原因。 (三)校园文化与校园精神

西南联大能够培养出众多人才,跟学校的文化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 坚韧精神

刚毅坚卓是西南联大的校训,也是西南联大的精神之魂。在抗战时期的特殊环境正是这刚毅坚卓的精神支撑着联大师生们度过艰苦的岁月。联大是抗战时期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迁移到昆明组成的临时性大学。在赴昆明的路途中,这种刚毅坚卓的精神就体现出来了。有的同学为了来到西南联大,从家乡河南一步一步挑着行李走了过来,有的人骑毛驴来到昆明,还有西南旅行团的同学们过着军旅的生活从北平走向了大西南,这样的路途,这么恶劣的条件,倘若没有刚毅坚卓的坚韧精神,又怎么会顺利的到达大西南呢?在各种硬件设施缺乏的情况下,仍然自己想办法坚持学习自己的专业,这种精神也是联大能够培养处众多人才的精神之源。 爱国精神

在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的师生们中,爱国精神是行动上的,是发自内心的。尽管西南联大的师生们看上去吊儿郎当,他们实际上是非常爱国,也非常专注于自己的科研和学习的。在从北平迁移到昆明的途中,闻一多先生就把胡子留起来了,闻先生发愿:抗战不胜,誓不剃须!这是一种多么强烈的爱国心,将爱国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联大的师生们不仅怀着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还以自己的切身行动履行着对国家的承诺,他们吃着八宝,却到图书馆排队抢座位、抢灯光、抢参考书,教室里有人隔夜就占有位子的或者泡茶读书、演算习题,专注于自己的学术和学习,这不仅仅是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救国的责任心和责任感,这种抗战时期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他们珍惜学习的机会,汲取知识,报效国家,或许这种爱国精神也是西南联大取得如此耀人的成果的重要的法宝之一。 民主自由

当我们谈到西南联大,民主自由精神首先呈现在脑海中。联大不仅仅是将学术自由作为师生个人的权利,而是作为联大的一种制度,贯穿于整个学校的学术生活之中,如联大学生所说:在联大里,自由研究、自由讨论是教育的主要方法,尊重个性、尊重人格是教育的主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目标。在联大里,没有强迫,只有诱导,没有盲从只有信仰。【4】在这种制度之下,民主和自由是得到了彻底的保障。教授们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怎么讲就怎么讲,学生们也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听课,这就给了联大师生们充分的自由,民主自由的空间给了学术和科研充足的养分,这种精神使学生们呼吸到了民主思想和独立思考、学术自由的新鲜空气,正是这种民主自由的校园氛围成就了汪曾祺这样的随性作家。 团结互助

在那个特殊年代,三个学校能够组合在一起,还能让民主和自由的精神成为学校公认的制度,彼此之间是包容的。当然三所学校的学风、校史以及办学宗旨不尽相同,彼此之间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矛盾,但是能够求大同存小异,始终从全局出发,保持了学校的团结精神,这也使得联大的学生,老师之间维持了团结互助的精神。在跑警报的时候,尤其是遇到雨的时候,侯同学会跑到宿舍搜集伞,为女同学们送伞,侯兄送伞也成了一段奇闻。吴先生的《红楼梦》课上,吴先生带着男学生帮女学生搬椅子,直到所有的人都坐下才开始讲课,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团结呢?

西南联大之所以培养出了诸多杰出人才,或许不仅仅是自由二字这么简单,正是潜移默化中的坚韧、团结、爱国和自由精神,铸就了学子们的责任感,激励师生们奋发图强,坚持科研和学习,这些潜在的精神铸就了西南联大的光辉成绩,也为中国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 西南联大是汪曾祺人生中不可抹去的一笔,在这块神奇的校园中,汪曾祺呼吸着民主自由思想,刻下坚韧的思想,逐步的实现着自己的作家梦。西南联大也是他作品中的常客,那个独特的校园、校园里特立独行的师生们和趣事们,栩栩如生,或许我们真的需要一个汪老笔下的西南联大! 注释

1】【3】汪曾祺《汪曾祺全集》之散文卷第4卷,《西南联大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汪曾祺《汪曾祺全集》之散文卷第3卷,《泡茶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一》,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01

作者简介:庄建建(1990-)女,汉,山东潍坊人,现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研二,现当文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2e2e187ff00bed5b9f31d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