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书边事》

时间:2022-05-03 16:16: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唐诗三百首《书边事》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作品赏析】

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被吐蕃所占。公元851年(宣宗大中五年)沙州民众起义首领张议潮,在出兵收取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十州后,派遣其兄张议潭奉沙、瓜等十一州地图入朝,宣宗因以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公元857年(大中十一年),吐蕃将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全部。自此,唐代西部边塞地区才又消失了一度和平安定的局面。此诗的写作背景大约是在上述状况之后。 诗篇一绽开,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静图景。首句“调角断清秋”“调角”即吹角,角是古代军中乐器,相当于军号;“断”是尽或占尽的意思。这一句极写在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动听悦耳。而一个“断”字,则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出来;“调角”与“清秋”,其韵味和色调恰到好处地融而为一,构成一个声色并茂的清幽意境。这一句似先从高阔的空间落笔,勾画出一个深广的背景,渲染出一种宜人的气氛。次句呈现“征人”“戍楼”所组成的画面。




你看那征人倚楼的安闲姿势,多象是在倾听那动听的角声和观赏那迷人的秋色呵!不用“守”字,而用“倚”字,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静、征人无事的神旨。

颔联“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春风”,并非实指,而是虚写。“青冢”,是汉朝王昭君的坟墓。这使人由王昭君和亲的事迹联想到目下边关的安静,体会到民族团结正是人们长期的夙愿,而王昭君的形象也会象她墓上的青草在春风中摇荡一样,长青永垂。“梁州”,当指“凉州”唐梁州为今陕西南郑一带,非边地,而曲名《凉州》也有作《梁州》的,故云。凉州,地处今甘肃省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地带一东一西遥遥相对。黄昏时分,当视线从王昭君的墓地又移到凉州时,夕阳西下,余辉一片,正是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令人想见,即使在那更为遥远宽阔的凉州地带,也是非常安定的。 颈联“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大漠”和“穷边”,极言边塞地区的广漠;而“无兵阻”和“有客游”,在“无”和“有”“兵”和“客”的比照中,写明边关地区,因无蕃兵阻止,所以才有游客到来。这两句对于前面的景物描写起到了点化作用。

末联两句“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运用生动的比方,非常自然地抒写出了的心愿,使诗的意境更深化一步。“此水”不确指,也可能指黄河。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绪联翩。他想:蕃情能象这大河一样,长期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这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




全诗抒写诗人于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望、所感,意境高阔而深远;气韵直贯而又有抑扬顿挫;运笔如高山流水,奔腾直下,而又盘旋跌宕。正如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所说:“此诗高视阔步而出,一气直书,而仍顿挫,亦高格之一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2f3ef0048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