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古今异义 1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2曾 古义:乃,并 今义:曾经 3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4阳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5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6诸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7荷 古义:扛 今义:荷花 8息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9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10已 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11方 古义:方圆 今义:常指矩形 12惩 古义:苦于,被... ...所苦 今义:惩罚 文言翻译活用: 1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2箕畚:名词活用为状语,用箕畚。 3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4聚:使动用法,使... ...聚,相当于:“把... ...召集在一起”。 文言文一词多义 1方 方七百里[指面积] 方其远出海门[正当] 2曾 曾不若孀妻弱子[竟] 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3固 汝心之固[顽固] 吾义固不杀人[本来]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 ] 4亡 今亡亦死[逃走]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5其 惧其不已也[代词,他] 其如土石何[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帝感其诚[他] 其妻献疑[他的] 6之 以君之力[的] 虽我之死[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 7且 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8焉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始一反焉[加强语气] 9而 面山而居[表修饰] 何苦而不平 [表承接]而山不加增[表转折] 文言文通假字 1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 2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指”通“直”,一直 6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 文言句式: 1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 汝之不惠,甚矣,你太不聪明了] 2“(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此句中省略主语“太行、王屋二山”。 3且焉置土石? 倒装句,疑问代词“焉”提前。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省略句,省略主语愚公。倒装句,定语“三夫”后置。 5.告之于帝。倒装句,状语“于帝”后置。 6.帝感其诚。被动句,译为: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3817e156b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