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有效教学 让教学更有效 朱桂梅 摘要:有效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本文先就有效教学的含义,提出个人的见解——有效教学包括两个方面的有效:教的有效和学的有效,接着主要从教的角度,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阐述了构成有效教学的三方面因素(备课有效、课堂高效、优化练习),以及自己在实施有效教学中的一些有益做法。 关键词:有效教学 备课有效 课堂高效 优化练习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有效教学观念深入人心,对于有效教学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什模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呢?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乘教学改革春风,有效教学在我校大力推行,具体过程:学校通过组织学习研讨有效教学模式,观摩学习有效教学推广课、示范课,要求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尝试践行有效教学。通过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学习,在有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尝试,不断探索,结果表明,学生在这一段时期内,成绩提高了,能力发展了,有效教学的实施功不可没。反思有效教学,我个人认为有效教学应包括两个方面的有效:即教的有效和学的有效,教的主体是教师,学的主体是学生,也就是说要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这里,我主要对教的主体谈谈我的个人体会。实施有效教学,我主要从三方面做起: 一.积极做到备课有效 备课有效,首先,是知识上的准备,备课时,以新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既要防止超纲教学,又要切实达到教学目的。教材所介绍的内容是经过高度浓缩的,基本上是知识提要,备课时需要作精心加工,把本堂课内容与社会知识、学生生活实际等有机地融为一体,使课本知识化,生活化,生动化。因此每节新课之前,我都要做充分的准备:研读教材、大纲,查阅资料,做相关习题,把每个知识点条分缕析,力求用简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最清晰的知识,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其次,掌握学生学情现状,根据学生基础,学生接受能力,设计教学环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这一点也尤为重要,我在这一点感受颇深,在刚接手一个新教学班的时候,恰逢化学理论课,由于对学生现状认识不足,估计过高,一节课下来,学生苦恼,我也苦恼,后来对学生重新定位,调整教学思路,放慢节奏,分散知识难点,改变教学方法,学生渐入佳境。 二.努力实现课堂高效 课堂高效是有效教学的核心,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的以下方面入手: (一)联系生活实际,增加趣味性,激发求知欲。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比如有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尤为密切。天然气、塑料、酒精、食醋、酯、油脂、蛋白质、石油、煤等这些生活中重要的物质,学生都熟悉,教学时以他们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例,如以“检查司机酒后驾车的原理你知道吗?”、“不同的人酒量不同,为什么有的人喝一点酒就满面通红,甚至头晕神智不清?”、“炒菜时,为什么放点食醋再加点料酒饭菜更香?”、“肥皂的成分是什么?你想学会制肥皂吗?”等问题,制造兴奋点,激发学生求知欲,从而使学生跃跃欲试,产生想学,乐学,愿学的欲望。这一点是学习有效的先决条件。 (二)运用构建主义教学设计理念,实施“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的教学设计。转变教学理念,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将教材上的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通过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的情景创设来完成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使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1 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构建知识体系。这种“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的教学设计不仅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掀起课堂气氛的目的,更要将知识转化为问题融入情景中,引领学生在一个又一个问题情景中领悟知识,达到对知识掌握和迁移的目的。因此,教学情景设计的功能不止是传统意义上的导入新课,情景不应该只在讲解新课前发生作用,它应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发挥作用。既要从整体的角度设计问题,把整个教学过程都融入到情景之中。 例如,在《钠》一节的教学中我以“金属钠水雷惊现珠江”作为情景,始终围绕这个素材,环环相扣,把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钠的物理性质、钠的化学性质、钠的制取、存在和钠的主要用途”都融入情境中,教学设计如下:首先,让学生根据新闻发表自己的见解,接着引导提出以下问题: 1、钠是怎么样的物质?它能与水反应吗?若反应又生成什么物质?实验探究:钠与水反应的产物后又提出问题: 2、实验证明了钠与水发生了剧烈反应,但为什么实验中钠与水没有发生爆炸而新闻中却发生了爆炸? 讨论得出结论:金属钠遇到水的时候会释放出氢气,氢气的着火点相当低,大量的金属钠在水中迅速反应就会产生剧烈的爆炸。接着提出问题: 3、如何防止爆炸?这些水中的水雷是从哪里来的?金属钠如何储存、运输? 整节课都围绕钠水雷案例展开,问题环环相扣,学生在课堂与现实生活中自由穿梭既不会感到学习的厌倦又收获了知识,对化学的实用性也有很深刻的体会 (三)摒弃僵化的、呆板的经验型教学设计,创设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学会方法、发展能力的教学设计。比如在设计问题进行教学时,把简单的复述概念的问题设计,变成深度考察概念的教学设计。假如:在高三复习电化学的有关内容时,按照以往的教学设计,通常给出这样的问题: (1)什么叫原电池?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原电池的正极( )电子,负极( )电子,电流方向是( )? (2)什么叫电解?比较电解与原电池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什么叫电镀? 这样的教学问题设计,学生只是对概念进行了简单的回忆,遇到不会的或忘掉的,就去查课本,即使在老师讲解之后学生对概念也没有更深刻的理解。把复习仅仅停留在能够记住的水平,更谈不上对知识的迁移应用。同样的教学内容,为了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我做了这样的调整:课堂上,我首先让三位同学回答问题,甲同学绘制原电池的装置图,并标出正负极和电流方向,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化学反应方程式。乙同学画出电解装置图,要求同上。丙同学画出电镀装置图,要求同上。其他同学分成三组与上述同学对应回答,结果学生出现了五花八门的错误。如:把电极标错,电流方向标反,电极反应式写错或不会写,电极材料选错,镀件接反等等。然后我对错误特别是错因一一分析纠正,并对有关概念进行强调落实。问题解决中,学生收获甚丰。这种教学设计不是简单复习有关概念而是让学生运用有关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与此同时,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暴露出了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知道了自己哪些知识掌握得不扎实甚至没学会,再者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思维容量之大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学生自始至终动脑想、动手做,对知识的体验和领悟能不深刻吗? (四)运用教具模型,微观物质宏观化,抽象事物形象化。对于有机物的学习,核心思想就是“结构决定性质”,在掌握结构的基础上,理解记忆性质则尤为轻松。因此,在学习每一种重要有机物时,我都尽量让学生观察,触摸,把玩,组装分子模型,让学生充分认识,理解分子结构。 (五)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以实验促对概念的理解理解,以实验促对物质化学性质的认识,以实验促观察能力的锻炼,以实验促思考能力的培养,以实验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总是对动态的,新奇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学生有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490f53383c4bb4cf7ecd1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