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绣艺术,东方经典 非遗 系列文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汴绣艺术,东方经典 开封汴绣20分钟非遗解说词文案 引言: 十里汴京旧城地,大梁都城竞芳华。 这里是北宋都城开封,八朝古都的璀璨历史在这里更迭与演变,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厚重的文化烙痕。作为开封城的特色文化之一,汴绣以柔软的秉性、绚丽的格调、悠久的历史与文雅的风范,点缀着中华文化浩瀚的历史长卷,成为代代相传的经典。 建议画面:开封代表性建筑(鼓楼外观形象)、热闹的开封古城街道、开封城某汴绣店、店里的汴绣作品; 第一章:穿针引线,源远流长 900年前,北宋时期的开封城,绣织品行业异常繁盛。放眼开封城大街小巷,遍地珠帘绣额,各色丝绣织品竞相生辉,堪称大宋朝最为醒目的文化标志之一。 老陈的汴绣店就在开封城##街里,他做这一行三十多年了,对汴绣颇有研究,是个资深的汴绣专家。每天,他和老伴都在这店里呆上个大半天。去年这个时候,店里生意好,他们刚招了一个年轻人过来帮忙,今年准备在###那边再开一家店。 老陈同期声:在宋朝民间,刺绣很普遍,当时在大相国寺东门外就有一条"绣巷",是专卖刺绣品的著名市场,放眼寺院内外到处都是刺绣的场所。 汴绣起源于宋朝,但在宋朝,率先登上历史舞台的是宋绣。作为汴绣的前身,宋绣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商,发展于汉唐,鼎盛于宋。在宋代皇室,宋绣得到了更高水准的提升,逐渐成为官方主流,被称为“官绣”、"宫廷绣"。凭借独特的针法、奇特的构思、兼容并蓄的特色,使得当朝天子龙颜大悦,承圣上恩赐,成为北宋时期统一的宫廷御用绣品。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汴绣在宋朝逐渐从宋绣中脱离出来,自成一家——取“汴梁”的“汴”字为名,称为汴绣,一出由宫廷向民间传播的历史文化剧开始缓缓拉开帷幕。 老陈同期声:当年,也就是宋朝时,咱们这开封城里还开设了一所以刺绣为专业的大学——文绣院,他们主要就是为皇帝王妃、达官贵人刺绣服饰和绣画。当时像皇帝的龙袍啦,官员的朝服啦、乌纱帽和朝靴这些服饰,都是汴绣师来缝制的。而在民间,汴绣这种东西,老百姓几乎接触不到。 历史的前进与变革,为艺术作品焕发生命力提供了有力的载体。 靖康元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覆灭,大批皇亲国戚迁至南方,开封不再作为都城。大量的优秀工匠也随之迁往南国,宋绣技师散落全国各地,汴绣的政治地位步入下坡路。但凭借着精致的绣工、细密的针法、严谨的图案、高雅的格调、秀丽的色彩,汴绣在民间受到了欢迎与追捧。仿佛种子找到了天然的土壤,汴绣迅速在民间扎根发芽,普及开来。 随后的几百年里直至近代,汴绣挣脱了北宋皇室的独家垄断,与其他全国各地各派刺绣相互交融与互通,不断完善,趋于完美。 老陈同期声:1958年,咱们开封成立了第一家汴绣国有企业----开封汴绣厂,当时虽然生产条件有限,但汴绣厂出厂的汴绣织品质量很好,花样独到,品质得到了公认,甚至很多外地的朋友都来买。 1982年,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汴绣被评为继湘、苏、粤、蜀之后的第五绣,从此中国聚齐“五大名绣”。八十年代后期,开封相继成立了汴绣工艺美术研究所、工艺美术公司,推动汴绣的发展又迈上了新台阶。 老陈同期声:到了九十年代,汴绣产品以国家礼品的待遇成为国家领导馈赠外国友人的礼品,为促进对各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做了巨大贡献。 2007年元月,开封汴绣行业协会正式成立。它将汴绣行业的精英们凝聚在一起,为汴绣行业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现代化提供了平台,为汴绣在世界舞台大展风采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建议画面:可以剪辑宋朝刺绣行业的影视剧的场景、宋代影视剧作品的皇室片段、宋代官服、官帽等服饰、宋代历史性建筑(龙亭)、老陈的汴绣店及人物特写、生产中开封汴绣厂、毛主席诗词和肖像的汴绣织品、汴绣被评为“第五绣”的画面以及相关资料或视频、街头摊位上汴绣、汴绣成功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画面以及相关资料或视频。 第二章:巧夺天工,别有匠心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绣品,汴绣在色彩方面较其他绣种更加明快、更加奔放,且透明度层次错落有致,跨度较大,其针法细腻,构图新颖在明暗接序上有着独到之处。 老陈同期声:一幅好的汴锈织品从底料到用线上都是非常讲究的。在底料上,汴绣用的都是密度很高的塔夫绸或者杭州缎,双面绣品更是要用透明的纱来绣;在用线上,汴绣丝线全部用的蚕丝的。 在不断的发展中,汴绣充分借鉴苏绣、湘绣等姊妹绣艺的长处,吸收河南民间刺绣的乡土风味,创新出了大量的针法。包含了苏绣雅洁活泼的风格,又涵盖了湘绣明快豪放的特点,形成了“汴绣”绣工精致细腻、色彩古朴典雅、层次分明、形象逼真的特色。 老陈同期声:据说在在建国初期时候,汴绣针法也就仅仅十几种,国家为了保护汴绣这一手工织品不被失传,在1954年的时候,在开封这成立一个汴绣合作组。 汴绣合作组在继承"宋绣"针法和广泛吸收民间刺绣针法的基础上,大胆的提出了散针、乱针、滚针、水纹蒙针等多种针法交替使用的方式,使汴绣的针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进入20世纪90年代,汴绣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更是加强了对针法的创新研究和改革。创新出的双面绣、洒线绣、反枪绣等十几种针法,使汴绣在绣品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奠定了汴绣在绣织品中卓越地位。步入21世纪以后,汴绣在保持原先的风格基础上,把西洋画引进中国传统的刺绣工艺之中,开创出创新的乱针绣,将光影色彩中的微妙关系表现得惟妙惟肖。 建议画面:各种精美绣品的展示,汴绣合作组旧址,老工艺师指导新人学习针法的画面,汴绣制作过程,老陈展示不同风格的汴绣艺术与其他绣品的对比画面。 第三章:古法工艺,东方经典 汴绣素有“国宝”之称,堪称中国绣品种类中技艺最精、价值最高、产量最大、流通最广、影响最强的一类,多年来广受全国各地人们的喜爱,也成为我国馈赠外国友人的民族特色礼品之一。 1959年,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陈列在人民大会堂的汴绣《清明上河图》,以针代笔、以线代晕,宏伟浩繁的历史风俗画卷令中外游客无不叹服; 1992年,大型肖像绣品文莱国王绣的成功问世,填补了汴绣在大幅绣像上的空白; 1994年,邓小平同志大幅绣像,是我国目前为止最大的一幅人物绣像; 除此之外,还有异色绣的《洛阳牡丹》、三异绣的《中日友好》、《嫦娥奔月与天女散花》、《清明上河图》、《百骏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簪花仕女图》等一幅幅纯手工制作而成的汴绣,无不散发着汴绣独特的魅力。 多年来,汴绣相继荣获“工艺美术百花奖”、“优质产品奖”、“兴豫杯”、“金银奖”、“工业设计大奖”等奖项,被誉为“神州风采”堪称“中国一绝”。 建议画面:汴绣中《清明上河图》、文莱国王绣、邓小平大幅绣像等作品或图片的陈列,汴绣获得的各个奖项照片。 四、传承不息,光芒永驻 落日收尽最后一抹余晖,夜色拉下了帷幕。 开封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优秀的汴绣工艺师们却依然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他们的身前的路任重道远,肩负着将这门艺术的精髓传授于后人的重任。而在新一代汴绣工艺师们坚毅的眼神中,我们看到了汴锈的未来。 虽然曾经的辉煌虽早已远去,时间的洪流却涤荡不尽英华。这久经历史沉淀的汴绣文化,它不是落日远帆,而是朝霞,一次次冲破云层后将释放出芒光万丈。 建议画面:落日下的古城楼,正在工作中的汴绣工艺师们,朝阳下的开封(远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4bb39d593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