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谭嗣同

时间:2022-05-04 11:25: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谭嗣同



摘要: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戊戌六君子之一。其人生历程短暂而非凡,不仅多才多艺,思想也颇具多样性,并且互相融合。后期以佛学为主流,融合儒学道学等多种流派,《仁学》一书,构建了————平等的思想体系,充分展现了他的哲学理念。

关键词:谭嗣同,人生历程,思想,《仁学》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湖南浏阳人。少时博览群书,并致力于自然科学的探讨,鄙视科举,喜好今文经学。自小心胸坦荡,为人仗义,颇仰慕古代侠士,学剑习武,三更灯火读书,闻鸡起舞击剑。壮游期间,结交义士,拜访名家,大开眼界,还意外地得到了他平生最崇敬的人物文天祥的两件旧物:“蕉雨琴”“凤矩剑”对这两件宝物他珍爱如命。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的原质所构成,其本体是”, 世界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由于的作用,故称其哲学仁学是万物之源,以通为第一义。②以太则是沟通世界成为一个整体的桥梁。③并且认为封建名教是维护专制主义的精神支柱,号召人们冲决君主、伦常、利禄、俗学、天命、佛法等封建网罗。④在批判专制制度的同时,还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以及变法等主张。留有名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人们提及谭嗣同时,总是怀着一种无比钦佩的心情。不仅仅为他的不屈,也为他苦心经营的《仁学》——一部近代史上中国人自己的人权宣言。在《仁学 自叙》中说:"凡为仁学者,于佛书当通《华严》及心学、相宗之书;于西书当通《新约》及算学、格致、社会学之书;于中国书当通《易》《春秋公羊传》《论语》《礼记》《孟子》《庄子》《墨子》《史记》及陶渊明、周茂叔、张横渠、陆子静、王阳明、王船山、黄梨洲之书。"据此可见,谭嗣同思想来源复杂。

众所周知,梁启超和谭嗣同是戊戌变法中的两位先驱。其中,梁是变法的主要发起者和领导人,并在变法失败后坚持和自己的维新式君主立宪制观点;谭则是变法的主要思想者和组织者,在变法失败后作为六君子之首英勇就义,召起了人们爱国的热潮,点燃了日后革命的火种。无需置疑,他们都为变法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西太后决定兵变之前,康、梁、谭等变法领导人都已从光绪的衣带密诏和民众的流言中得知了事泄。光绪密劝三日之内出逃。康、梁风行雷厉,迅速逃往日本,准备往后死灰复燃。谭嗣同在他们走时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留者,无以酬圣主。于是作为留者,他毅然留了下来。他坚决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他从小接受封建正统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但二者仍有一定的差别。孔子论仁,是就人论仁,强调的是仁的现实品格。谭嗣同对传统儒学道德观进行了改造。谭嗣同论仁,是从社会本体论仁,突出的是仁的理想性,其道德境界的立足点,由传统的入世之人转为全体社会成员。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也是整个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到谭嗣同这里,仁也是《仁学》所论的中心所在,谭嗣同基本仍承袭了儒家思想之遗绪,视仁为人生之本。然而谭氏虽承绪儒家观念之仁,却又糅合了不同学理、不同学派的观点,且着重从天道或形而上学的层面来阐发仁的思想,以致使他对仁的理解与传统儒家有明显的不同。同时谭嗣同也认为仁、通、平等的原则表现在四个方面,即中外通,上下通,男女内外通,人我通。只有实现了四通,才可以说实现了人的理想境界。然而,现实世界却是“黑


暗否塞”,而不是仁通平等。

谭嗣同由一个剑胆琴心的少年成长为一位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斗士,他向往遍地“民主”,希望人人自由平等、人人不失自主之权,一生都在为破“君权”,兴“民权”而奋斗,虽然短暂,却很灿烂。友人梁启超评价谭嗣同为晚清思想界的彗星:“嗣同遇害,年仅三十三,使假以年,则其学将不能测其所至。仅留此区区一卷,吐万丈光芒,一瞥而逝,而扫荡廓清之力莫与京焉,吾故比诸彗星。



参考文献

1.《仁学》谭嗣同著,印永清评注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8-11-1

2.《谭嗣同传论》邓潭洲 _上海人民出版社《论谭嗣同的仁学》 李振刚著 3.《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谭嗣同思想的分析》 张灏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谭嗣同与孔子论仁的比较》 《船山学刊》 20060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4e36925482fb4daa58d4b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