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同行评议审稿方法及其利弊探讨

时间:2023-01-21 22:26: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术期刊同行评议审稿方法及其利弊探讨

作者:冯广清

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32

要:学术期刊同行评议的审稿制度起源于17世纪中后期,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学术期刊审稿的主流方式。根据参与审稿的同行专家的数量多寡,可以将同行评议分为单审稿人制和多审稿人制。多审稿人制的同行评议审稿方法主要有:同步审稿法、顺序审稿法。此外,预先审稿法也在部分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这些同行评议审稿形式与方法各有利弊,在实际运用中应当注意趋利避害。

关键词:学术期刊 同行评议 同步审稿法 顺序审稿法 预先审稿法

科学共同体有组织的学术评价开始于17世纪中后期,这也是学术期刊同行评议的正式起源。1665年,世界科学发展史上创办最早的两份科学期刊先后问世。1月,由法国议院参事登德沙罗在巴黎创办了《学者期刊》(Journal des Scavans;同年3月,世界上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刊物英国皇家学会的《哲学学报》(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正式创刊。这两本期刊都是以同行评议作为参照系统,评审和选择可以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1752年,英国皇家学会正式建立了论文评议委员会,对投稿的学术价值进行评议,提出相关建议,决定是否刊用。随后这种同行评议的做法在陆续创办的期刊中得到了进一步推广运用,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学术期刊审稿的主流方式。

根据参与审稿的同行专家的数量多寡,可以将同行评议分为单审稿人制和多审稿人制。由于单审稿人制具有审稿成本低廉、操作便捷、稿件处理周期短等优点,因此仍为部分学术期刊所采用。不过由于单审稿人制仅有一位专家进行审稿,缺乏同行对照监督,审稿质量受到了广泛质疑。所以,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采用的是多审稿人制同行评议,要求一篇学术论文的评审专家一般至少2[1]。实践证明,这种审稿方式可以大幅减少审稿误判情况的发生。对于多审稿人制的审稿方法、程序,目前主要有同步审稿法、顺序审稿法以及预先审稿法,这些方法各有利弊,在实际运用中应当注意趋利避害。 1.同步审稿法及其利弊

同步审稿法是指负责编辑将稿件复制后同时发送给几位同行专家审稿,最后由编辑综合几位同行专家的意见作出最终的判断,这种审稿方法为众多学术期刊所采用。《美国外科医师学会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JACS)采用的就是这种审稿方法。大致流程如下:作者投稿之后,编辑会根据稿件的内容进行形式审查,然后对稿件进行分类并将其复制后分别寄送给3位同行评审专家,如果有需要的话还将同时寄送一份给统计学审稿专家进行审查,审稿人在完成审稿之后将审稿意见反馈给编辑。如果几位审稿人的意见一致,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辑会据此直接作出采用、退修、退稿等相关决定;如果意见不一致,编辑会根据审稿意见同时综合自己的意见作出决定。这种审稿方法的优点在于审稿周期相对较短,审稿人彼此之间不受牵制。而缺点在于审稿人之间缺少沟通,可能会出现重复劳动,特别是针对稿件中的某一明显不足,审稿人可能都会同时会提出,从而造成审稿成本的浪费。 2.顺序审稿法及其利弊

指编辑将作者稿件按顺序发给同行专家审稿,后一位审稿专家可以直接看到前一位专家的审稿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审稿意见,编辑部根据审稿意见的一致程度决定是否再请下一审稿人作出判断,最后综合作出稿件取舍的决定的审稿方法。这种顺序审稿法在学术期刊界应用并不多。《神经外科杂志》(Journal of Neurosurgery ,JNS)是实行顺序审稿法的典型代表[2]。其大致审稿流程为,作者投稿后由编辑对其进行形式审查,同时根据学科分类确定稿件的审稿人顺序;第一审稿人完成审稿后将稿件连同审稿意见寄送给第二审稿人;第二审稿人如果同意第一审稿人意见则将稿件和2份审稿意见寄送给编委会主任完成第3次审稿;如果不同意第一审稿人意见则将稿件和2份审稿意见寄给第三稿人审稿(仲裁人),仲裁人完成审稿后将稿件和3份审稿意见寄送给编委会主任完成第4次审稿,最终由主编决定稿件。这种审稿方法的显著缺点就是前面审稿人观点可能会影响后面审稿人的观点,从而有碍于审稿人的独立判断。不过也有观点[3]认为,在实际操作中并未出现这一问题,相反,就像临床病案讨论一样,审稿人之间的审稿意见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集思广益,减少疏漏,因而使得审稿结果更加全面客观。此外,在审稿周期上,后面的审稿专家的审稿安排可能会受到前面审稿专家的牵制,因此总的审稿周期会显得稍长。 3.预先审稿法及其利弊

又称预审制。是指编辑部要求作者在投稿之前预先进行同行评议的制度。作者一般需提供2位以上稿件内容研究领域的同行专家对稿件的评议意见(一般是推荐意见),同时还需提供评议人的个人信息(姓名、工作单位、学历、职称、专业背景、研究经历、联系方式等)。这些预审专家由作者负责寻找、联系,但要求同行专家尽量不是同一单位或同一地区甚至不是同一国家的。同行专家预审并不是完全代替审稿环节的同行评议,而是为了保证稿件质量在常规的审稿制度基础上增设的一道审稿程序。因此预审意见并不能直接决定稿件的录用与否,仍然需要经过编辑部组织的同行评议。不过,对于通过同行预审的稿件,编辑部将会适当减少同行审稿人员,审稿时间将大大缩短。预审制是国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常用的审稿方法之一。如美国国家科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建立的预审制[4],要求作者投稿前必须提供5份(部分作者提供2份)符合要求的同行评议意见,同时推荐3位相关的编委会成员以及3位与稿件内容研究领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名单。在正式的同行评议审稿程序安排上,编辑部可能会从中选择相应的专家进行审稿,也可能在这些名单之外选择专家进行审稿,或者直接退稿。如果通过正式审查,预审专家的评论意见和同意出版的简短声明也将随同稿件刊出。一般而言,预审专家会十分注重自己的声誉,从而会对稿件内容认真把关,因此有效保证了期刊的学术质量。预审制在我国的学术期刊界也逐步得到了探索应用。如《中华医学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等期刊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或国际首报论文专门开辟了快速通道,凡是要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均需要作者投稿前对稿件进行预审,提供2 位以上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至少有 1 位为非本单位专家)书面推荐意见。预审制缩短了稿件的审稿时间,使得重要成果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及时发布,确保了时效性。

然而预审制也尤其缺陷,由于预审专家是作者自行选择,因此作者必然会选择自己比较熟悉、有利于通过评审的专家进行预审。从预审专家角度审稿动机和行为分析,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比较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价,虽然迫于感情因素会手下稍有留情,但总体上还比较客观。二是完全为了应付作者请托,情愿或不情愿地给予肯定式的推荐,从而背离了评审的公正性。对于作者而言,预审中总是处于相对优势方,即使遇到专家对稿件的负面评价,作者也总会想法设法另选其他专家而获得肯定的意见。因此实施预审制中,一定要强调学术道德规范和学术信用。

参考文献:

[1]刘代焰.科技期刊编辑系统工程[M].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94.

[2]Firlik K S Firlik A D. The peer-review process of th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J].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1999, 90(2):364-370.

[3]宋双明.在美国期刊编辑部学习时的所见所闻[J].编辑学报,2001,13(3):185 [4]National Academies Press[EB/OL].[2011-06-16]. http://www.nationalacademies. org/publications/

作者简介:

冯广清(1977-),男,现任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兼任江苏省青年中医研究会主任委员,出版专业中级职称,新闻出版总署与南京大学联合培养的2008级新闻出版管理方向MPA(公共管理硕士),长期从事《江苏中医药》编辑部编辑出版工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4fc58da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