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

时间:2023-01-20 05:49: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

作者:潘伟东

来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7年第35



财务风险是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由于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基本上是非营利性的,因此,与企业经营活动财务风险相比,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客观性:财务活动存在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确定性因素,因而财务风险的发生有其客观必然性。

不规则性:财务风险是否发生、何时发生以及发生的范围和程度等完全是不确定的,对财务活动的日益复杂性和多样性,财务管理者还不能完全了解和全面掌握,由此带来了财务风险的不规则性。

可预测性:财务风险产生和发展是有规律的,随着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进步,对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程度进行科学的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风险的发生,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的破坏性。

可变性:事业单位自身处于变化发展之中,相应的财务活动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在一定条件下,财务风险有的激化、有的消亡、有的减少、有的改变,表现出一定的环境适应性和自我应变能力。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原因解析

.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非营利性与发展性的矛盾导致财务风险。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总体目标是获取并有效使用资金,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社会使命和维持自身生存发展,即实现资金使用社会效用的最大化。这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即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事业单位战略目标的制定首先是基于自己的特殊使命,即以为了社会公益目的,完成科教文卫等基本职能为首要任务,其次才是维持自身发展。

. 事业单位行政职责的存在导致财务风险。

因为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责的存在,所以部分单位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情况不可避免的存在,可能导致的结果是管理层首先重视的是事业单位特殊使命的完成、业务职能的实现,而对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和残酷性、对财务管理的风险重视不够。

.事业单位国有性、规模大的特点导致财务风险。

因为事业单位属于国家所有的特点,很多单位具有盘子大、业务复杂、历史悠久等特点,导致系统财务资源取得较为复杂,财务信息系统的实施完善困难较大,内部各单位之间以及与其上级主管单位之间,在资金管理与使用、收入分配、成本分摊等方面难以做到权、责、利一致,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产的安全和合理有效配置无法得到保证等,而内部众多的层级、复杂的财务权限分配、内部单位间混乱的财务关系,极易导致系统内各单位的财务风险。

.事业单位人员素质不高与各项规章制度的高标准要求的差距导致财务风险。事业单位工作相对稳定,所以老职工较多,无论业务部门还是财务部门高素质人才都较为缺乏,业务规范


改革相对困难,导致事业单位在人员素质、财务风险意识、财务预算约束、内外部审计监督等方面可能存在缺失。

而参与对事业单位监管的财政、税务、工商、审计机关、上级部门、专业协会等各级部门及其颁发的各项制度、规则、规定、细则等数量较多、要求较高且在新情况下更新较为频繁,事业单位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工作量非常繁重复杂,不可避免出现误差,往往与这些高标准要求有所差距。加上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不完善,工作流程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不到位等,都可能导致出现财务核算的偏差、制度执行的不到位等风险。

二、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措施

合理确定风险控制目标。事业单位的风险控制应达到这样三个目标:一是操作性目标,即财务活动的资金核算、资产管理、项目实施、内部监督、队伍建设等主要工作环节在运作程序上做到规范有序;二是信息性目标,即财务管理活动所形成的全部财务信息应尽可能地接近真实情况,符合可靠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的制度要求;三是合规性目标,即财务活动方方面面不能只考虑服务部门事业发展的需要,必须遵从现行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规定,确保财务工作的合法性。

建立财务状况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预测。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风险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通过一系列指标的横向和纵向数据比较,对财务运作中潜在风险预警预报,提出控制措施,将可能萌发的财务风险予以化解。

要根据《预算法》的要求,在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审批、监督和管理权限上严格规定内部控制程序,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制,强化预算的刚性,将连带和潜在风险降到最低,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强化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控制能力。可以将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同岗位责任挂钩,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联系起来,加大风险知识的宣传力度、风险管理的培训力度,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重要性的认识,对各种财务风险的了解,熟悉工作中财务风险的不同表现形式,树立风险观念。

强化风险意识的同时还要提高其风险控制能力。首先,要培养财务人员发现、了解、识别管理活动中尚未显现的各种风险及其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风险识别能力;其次,要培养财务人员运用专业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从数量上进行充分估计与衡量的风险的检测能力;再次,要培养财务人员正确处理常规风险活动和意外风险事项的应变能力以及要培养财务人员综合运用各种风险控制方法,细化落实风险决策措施的应用能力。

正确处理风险管理与事业发展的关系。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要进一步规范财务行为。不能一提到“ 规范”就认为会阻碍事业发展,实际上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既是依法理财的基本要求,又是防范财务风险、促进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支持事业发展是财务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只为眼前的利益,不讲原则,不顾法规约束,踩红线、闯红灯,即使事业有了发展,由于财务风险的迅速膨胀引起了财务秩序混乱,也必然会导致业务工作秩序的混乱,最终必将阻碍事业的发展。

财务收支环节,首先要强调收支行为的真实合理性,业务经办和审批各部门需要对各项收支业务和票据的真实性与合理性进行审查,确定支出必要性和金额的真实性,这是防范收支风险的基础;其次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在事业单位有限的财力条件下,仅仅是确保真实性不够的,还需要充分考虑如何避免浪费,以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对有限的资源合理规划,确定优先顺序,最大限度地履行单位职能。在事业单位收支业务内部控制体系设计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单位经济活动业务特点、重点管控容易出漏洞和风险的点。如某事业单位经费人员经费支出,


管控重点为基本人员经费支出和专项人员经费支出必须严格分开,落实专款专用,基本人员经费支出必须符合预算,严格按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入账,必须经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按制度严格审核,严防吃空饷的情况等;又如基本业务支出,必须重点管理“三公”经费、基本建设项目经费、购置项目经费等,必须符合对应的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基建财务制度等,及上级单位或本级单位对应制定的本单位管理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尤其是“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审批制度,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公务卡管理制度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55275b831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