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体育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 第一节 体育社会学的由来 西方社会学与产生于19世纪初。体育社会学在社会学产生后而产生的。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开始于社会学家奠基,而后引起教育家关注,最后经过体育界学者们的全面介入和努力,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育社会学是在社会学产生后,一批学者将视角转向体育,用社会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作为社会现象的体育。在形成阶段中,主要探讨的是娱乐、休闲体育的社会学问题,而后逐步延伸向探讨体育与政、经、教、文化等的关系。1921年德国社会学家里斯出版了世界第一部以学科命名的专著《体育社会学》。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二战以后,体育运动作为人类的高级文明活动,呈现加速度发展的趋势,它渗透进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体育运动的各个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校体育引起了各国政府的广泛重视,得到了长期平稳的发展。而大众体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出乎人们的意外,形成了一个“第二奥林匹克运动”,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们。终身体育的概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特别令人注目的是,竞技体育以惊人的冲击力向国际化、科学化和高水平化推进,它深刻地作用于人类、强烈地干预社会,给人类和社会带来和平、进步和温馨,但竞技体育的异化也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引来了不少麻烦和困扰。 20世纪体育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体育现象扩大化与复杂化的趋势。体育现象的扩大化是体育社会学得以迅速发展的根本条件。 体育现象的扩大化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体育的国际化与全球化趋势(如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竞技活动的参与等);体育文化的普及(如体育教育的普及、人的主体意识在体育中的觉醒、体育生活方式的确立等);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高度结合(如电视转播的出现和繁荣)以及体育的大众化与平民化发展(如体育人口的迅速增加、体育场地设施的社区化、体育管理的社团化)。 体育现象的复杂化也是体育社会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体育现象的复杂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量经济活动介入体育之中(竞技体育的业余原则废除,体育商业化、职业化高速发展,体育产业形成规模);体育现象的社会政治化(如体育成为当代和平与民主潮流的一部分,同时也沦为政治角逐、政治统治的工具);体育社会问题的广泛出现(如球场暴力、妇女歧视、种族歧视、滥用违禁药物、体育中的腐败现象、宗教、邪教对体育的渗透和利用等等)。 体育运动的快速发展,传统体育教育理论已无法全面回答作为社会现实的体育运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同时,社会科学的进步和繁荣,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运用,又为新学科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于是体育社会学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应运而生。 所以说,体育社会学的产生是伴随着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二战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积极开展体育社会学研究,体育社会学得到迅速的发展,涌现出一批学科发展的中间力量。1964年成立了《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ICSS),不久又加入了国际社会学学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4年7月在比勒菲尔德会议上通过了将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改名为《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ISSA)。该学会发行自己的学术期刊《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论》。 第二节 育社会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学科形成阶段(1945—1963) 该阶段的主要特征: 1.美、日、德、法、英、 前苏联和东欧的一些国家积极开展体育社会学研究,涌现出一大批体育社会学研究者。 2.从事体育社会学研究的人绝大多数是体育界的学者。 3.研究领域主要是探讨休闲与体育的关系, 并逐步延伸至探讨体育与教育、 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关系。 4.一些国家还加强了体育社会学学科理论探究, 探讨该学科的概念、 性质、 对象、内容与研究方法等。 学科发展阶段(1964—1977) 1964年,成立了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ICSS),不久加入国际社会学学会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并编辑发行《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论》。本阶段的主要特点为 : 1.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2.学科的概念、性质、对象、内容与研究方法等逐渐明确,并向体系化发展。 3.研究论文的发表数与专著、译著出版数大幅度增加。 研究方法日趋规范化和现代化。 4.研究人员不断增多,并呈现合作化和规模大型化趋势。 5.国际学术交流频繁,双边或多边合作不断增多。 6.许多国家把体育社会学作为体育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 学科的新发展阶段(1978年以后) 1978年后,体育社会学发展出现了两个新动向,一是批判社会学介入体育社会学研究领域;二是体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引人注目。 第三节 体育社会学在我国产生与发展的条件 l.我国的体育社会是80年代初从国外引入的。 改革开放后我国体育运动发展迅速,以往单一的体育理论已无法解决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实际问题,于是体育理论工作者引进了和产生了多种的体育社会科学学科, 如体育哲学、 体育法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社会学引入我国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94年成立了《中国社会学体育社会学委员会》,形成了一批骨干力量,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我国体育体制改革和许多体育政策的出台,提供了决策的依据。《体育社会学》这门课程也逐步在体育院系中开设, 一些院校还招收了体育社会学方向的硕士、 博士研究生。 ● 体育社会学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的条件: 1.我国社会学的恢复与发展 2.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1)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 (2)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 (3)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需要。 3.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队伍的形成 4.借鉴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成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学校体育发生的变化: 1.教育内容正在从体育教育向健康教育、娱乐教育、竞技教育乃至生活教育的方向转化。 2.教育观念正在从单纯的生物观向生物、心理、社会观转化,社会性教育将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3.教育效益重在从单调体育向快乐体育,阶段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化。 4.师生位置正在从从属型向合作型转化。 5.学生的学习方法正在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化。 6.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在从微观角度向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角度转化。 ●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竞技体育领域中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从社会学角度去加以研究,如竞技体育体制改革问题、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以及社会体育的关系、球场暴力、竞赛中的不正之风、职业体育、体教结合、社会人口结构和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与运动员来源的危机、竞技体育的社会化与产业化等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57165ff0242a8956bece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