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剑“千年不腐”,制作方法成谜,《山海经》早给出了答案! 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考古队在湖北江陵一座战国古墓中,挖出了一把震撼世界的青铜宝剑,被称之为考古史上的奇迹。此剑便是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践剑”,想必大家对此剑并不陌生。越王剑最神奇之处在于,埋藏于地下长达2500年之久,出土时居然毫无锈迹,无论是剑柄还是剑身都寒光闪闪,令人称奇。事后,考古专家经过多方检测和研析,认定越王剑表面应该涂有一层未知的金属防锈材料,至于是啥,至今依旧是个谜! 在小编看来,古代留下来的“千年不腐”神剑,若一味的使用现代科学理论去解析,或许还真难找到合理的答案。古人所生活的年代,虽然在社会生产力以及科技水平上远不如现代,但古人在某些方面毕竟有着自己的“套路”,在智慧和探索方面,其实古人并不逊色于现代人。当下有学者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分析,认为“越王剑”的制作方法,《山海经》里早就给出了答案! 既然要从《山海经》中寻找解答,那么我们首先便要了解一下这本书。《山海经》是一本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集荒诞志怪以及风土人文地理为一体的著作,由成百上千个文人方士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先后撰述和汇编而成。 由于《山海经》被现代学者定性为“荒诞”、“志怪”古籍,因此并未将其当做是一类研究信史的文献。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被证实跟《山海经》里的记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不少专家学者也开始重视起这本千古奇书来。 《山海经》中有提到,“昆吾,古王者号;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其下多赤金,色如火。”这里的“昆吾”,指的就是上古奇山“昆仑山”,而昆仑山上产一种赤铜矿石。虽然《山海经》此后并未对这种赤铜进行诸多描绘,但后人却记载颇多。《列子·汤问》里记载道,“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昆吾之剑,火浣之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意思是周穆王从西戎获得了一把采用昆仑山赤铜打造的“昆吾剑”,非常锋利,切割玉石如同削泥一样。 周穆王的昆吾剑,在后世不少古籍中均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它采用昆吾石也就是昆仑山上的赤铜制作而成。昆吾剑的外表像是一团黄火,永世不生锈,剑刃无比锋利,只可惜在后世的战火中失传。 《拾遗记》中有,“越王勾践以白马白牛祀昆吾之神,从昆吾山采精金铸冶八剑。即掩日、断水、转魄、悬翦、惊鲵、灭魂、却邪、真刚八大名剑。”讲到了越王勾践亲自上昆仑山,采了山上的精金石铸成了八把传世名剑,这其中便包括了湖北出土的那把“千年不腐”宝剑。 无论是《山海经》里提到的“赤铜”、《列子》中说到的“昆吾石”还是《拾遗记》记载的“精金石”,应该都是昆仑山上的同一种铸剑神石。而越王剑本身的铜质构造以及金黄的色泽,均跟失传的周穆王“昆吾剑”类似,因此两者都取材于昆仑山上的赤铜。这不得不说《山海经》里蕴藏的秘密还真多,非常值得现代人好好去琢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63701a688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