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安风骨( 汉魏风骨) :是指建安作家的作品内容和风格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色。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以曹氏父子为首,包括“七子”和蔡琰,除孔融之外,政治上都倾向曹操。这些作家大都饱经忧患,对动乱的社会现实有直接的感受。他们都拥护曹操的一系列改革政策,有着渴望为国家实现统一而建功立业的理想和壮志。因此,反映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表现统一天下的抱负,便成为他们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梗概多气、悲凉慷慨、刚健遒劲,便是他们作品的共同风格特征。而这种内容和风格,既有着汉乐府民歌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建安文学的这种特色,被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后来唐代陈子昂所说的“汉魏风骨”,也是指此而言 太 康 体:是指晋武帝太康时期所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作家有潘岳、陆机等。这类诗歌内容贫乏,大都注重炼字析句,追求词藻的华美,渐流于轻绮靡丽,是形式主义的作品。(见南宋严羽《沧浪诗话》 左思风力:左思志高才雄,胸怀旷迈,富有反抗精神,其诗情调高昂,气势充沛,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特色。他的代表作咏史诗虽云咏史,实则借咏史来抒发他对现实的不满,因而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和发扬。左思诗歌创作的这种基本精神,后被钟嵘《诗品》称为“左思风力”。 上官体为唐初宫廷诗人上官为代表的一种诗体。其诗多为奉和应诏之作,绮靡浮艳,是齐梁宫体诗的余风。《旧唐书·上官仪传》:“(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多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这类诗在形式上,更加追求工偶精对,将诗的对偶,归纳为六种对仗的方法。这虽为制作宫廷诗服务,但对律诗形式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一个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其含义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这类诗的特点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白居易而外,元稹、张籍(766?-830?)、王建(766?-830?)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作家。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张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谣》,并为新乐府运动中的优秀作品 元和体,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在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19)所形成的诗风。《新唐书·元稹传》:“元稹尤长于诗,与居易名相埒,天下传讽,号元和体。往往播乐府。”后来模仿元白风格所写的作品,元稹在《上令狐相公诗启》一文中,对此表示不满。又因元稹编有《元氏长庆集》,白居易编有《白氏长庆集》,后人也称之为“长庆体”。 古文运动,是唐代中期由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所谓“古文”,是与六朝以来重辞藻,讲音律的骈俪文相对而方,指汉以前的散体文。其特点是奇句单行,长短不拘,抒写自由,便于表达现实生活的内容,提倡古文,反对骈文,是古文运动的内容;而学习古文,借以宣传儒道,则是古文运动的目的。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在当时推运了文学的革新,对于反对六朝以来的浮靡文风有积极作用;在其后,经过其门人的努力,古文愈益发展。至北宋,又得欧阳修等人的再次提倡,韩柳古文便形成一种新的散文传统,对我国散文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 . 正始文学: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老庄哲学风行,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宣扬消极思想,滋长了脱离现实的倾向。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643c4a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