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沈约《咏湖中雁》“白水满春塘,旅雁每迥翔”古诗词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咏湖中雁 (南梁)沈约 白水满春塘,旅雁每迥翔。唼流①牵弱藻,敛翮带余霜。群浮动轻浪,单泛逐孤光。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刷羽同摇漾,一举还故乡。 [注]①唼流:在水中吃食。 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A.《长短句精编》 B.《怀古诗选》 C.《古风菁华》 D.《近体诗集萃》 2.下列关于本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寓情于物 B.首尾照应 C.直抒胸臆 D.虚实结合 3.本作品写雁角度丰富、刻画精细,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答案】 1.C 2.C 3.“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写湖中之雁和湖上空中之雁,层次分明,有立体感。“群浮”、“单泛”、“悬飞”、“乱起”,描绘出湖雁多寡、迟疾、斜整之状。“动”、“逐”等词刻画出湖中群雁随轻波晃动的悠然情态和单雁追逐光影的顽皮情态。角度丰富,刻画精细,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湖雁图。 【解析】 1.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本题侧重文学体裁的考查。本诗不是词,因此不能编入《长短句精编》,排除A; 诗的内容是“咏湖中雁”,不是咏史怀古诗,不能编入《怀古诗选》,排除B; 不符合近体诗中律诗和绝句的格式,不能编入《近体诗集萃》,排除D; 本诗为五言诗,共10句,属于古体诗,故能编入《古风菁华》,C正确。 故选C。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本诗题目是《咏湖中雁》,是一首咏物诗,运用寓情于物的手法;1、2句“白水满春塘,旅雁每迥翔”起手即点题,描写旅雁振翅高飞的状态,次句于“雁”字上着一“旅”字,言此湖不过是雁之逆旅,雁只是逆旅之过客而已,为结句“还故乡”铺垫。尾句“刷羽同摇漾,一举还故乡”描写群雁刷羽同飞,以期一举北返故乡,照应开头所言“旅雁”,首尾照应;本诗前8句实写旅雁的各种情态,后两句写旅雁想象自己振翅高飞回归故乡,是虚实结合。本诗是咏物诗,没有直抒胸臆。 故选C。 3.本题考查把握诗词意象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充分理解诗歌内容,按照步骤作答。首先看意象描写的角度,其次分析描写角度体现了意象什么特点。 “唼流牵弱藻,敛翮带馀霜。群浮动轻浪,单泛逐孤光。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六句,“唼流牵弱藻”,用极细腻的笔触勾勒湖中群雁的神态。湖雁觅食水流,以至牵动柔弱的藻类,真是刻画得至细至微。季秋北雁南飞,为的是避朔风霜雪。冰雪消融,春日和暖,当他们振翮准备北飞之时,仿佛还感到毛羽上仍残留着旧年的余霜。“群浮动轻浪,单泛逐孤光”中,上句写群雁悠闲自在漂浮水面,随着轻浪晃动。下句写日照平湖,泛泛有光,单雁浮行追逐远光中的俦侣。“动”,群雁为轻浪所动,写出悠悠然之状;“逐”,单雁主动追逐,带有一种顽皮劲儿。“唼流”句写湖水,“群浮”两句写湖面,“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两句湖空,层次极分明,具有明显的立体感。 “群浮”、“单泛”、“悬飞”、“乱起”’写尽湖雁多寡、上下、迟疾、斜整之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719227c84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