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教学设计 一、 导课: 历史上倾国倾城的美女不计其数,但最著名的却只有四位,这四位是(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为什么只有这四位美得这样深入人心而名垂青史呢?大概是因为她们身上都凝聚了浓浓的政治悲情色彩。西施为越国忍辱负重,乃忠义之女;昭君为和平远嫁匈奴,乃大义之女;貂蝉为除董卓巧计离间,乃正义之女;这三位虽身为巾帼却做出了不让须眉的历史贡献,人生可谓悲壮!而杨贵妃杨玉环呢,她简单而多情,结局悲惨,一场倾国恋,一曲长恨歌,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忧伤和缠绵。都说人生长恨水长流,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千古名作——《长恨歌》。 长恨歌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为题材,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述一下你所知道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呢? (杨玉环16岁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 师:非常好!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也正表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他们的爱情人生中的所感所思!回顾唐玄宗好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我们可以想象在杨贵妃受宠时,两人的心情如何? (乐) 安史之乱爆发,最终使得杨贵妃惨死是,唐玄宗是何心情?(悲) 悲伤之中又对杨贵妃产生了浓浓的思念。(思念) 乐极生悲,悲后苦思,思中余恨,哪一种感情贯穿了全诗呢? (生答:恨!)大屏幕显示“恨”字 “恨”在此为何意?是仇恨、怨恨吗? (生答:是遗憾、是悔、是痛)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写恨、歌恨、悟恨,全诗表现了几个人的恨? (三个人的恨,分别时唐玄宗、杨贵妃、白居易的恨。) 三个人的恨,必有不同的感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表现唐玄宗“恨”的诗句。互相交流朗读。请学生读。 师:一景一物皆能勾起往日的回忆.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风来了,雨过了,花开了,叶落了,点点滴滴,丝丝缕缕,都是丽人的影子.可见唐玄宗既恨君王不能保红颜,又恨晚年孤苦无知己呀! 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人有思念有遗憾之痛,那么死去的杨贵妃呢?诗人用大胆的联想、想象表现了杨贵妃之恨,同样请同学们找到相应诗句并互相交流朗读。 师: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看到杨贵妃百感交集,杨贵妃在闻道汉家天子使后都有哪些心情呢? (悲哀,凄伤,酸楚,痛苦,委屈,感激,期待等等的百般感触.) 是啊,悲哀,凄伤,酸楚,痛苦,委屈,期待交融着,才会说出“但令心似金„„会相见”的话,这比说爱你一万年有味道多了吧?也说出了“七月七日长生殿„私语时”的约定! 从这一系列诗句中,我们感受到了杨贵妃既恨天生丽质终被弃又恨天人相隔两渺茫. 师:面对这样两位遗恨终身的主人公,白居易也产生了长长的恨!请找出表现白居易长恨的诗句来。 (“汉皇”“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在天„„无绝期”) 师:从这些诗句中我们看出了白居易既恨大唐江山好色误又恨有情人难成眷属。 看看大屏幕,我们可以从谁的身上得出长恨歌的主题? (白居易) 从恨大唐江山好色误这个角度来看,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讽喻) 从恨有情人难成眷属的角度来看,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爱情)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之说历来不统一,大体有三种意见:(1)爱情说,作品主要描写了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歌颂他们的爱情;(2)讽喻批判说,白居易通过这个爱情悲剧批判唐玄宗好色误国。(3)双重主题,在诗歌的前半部分批判的意味比较明显,后半部分中诗人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对他们爱情的歌颂和惋惜远远大于批判。 备课的时候我只是预设了一个大问题,让同学们自主探讨这首诗的主题,或者你更赞成哪一种主题说。 上课时,我把问题布置下去了,小组也即将进入研讨状态,可我突然就感觉这个问题怎么那么大而无当啊!同学们从哪下手去研讨呢?研讨的过程是不是会因为多走了弯路而使研讨既浪费时间又收效甚微?这是不是我们常说的“伪探讨”或“无效探讨”?这是我个人备课时没想到的。 想到这,我一拍桌子说:在同学们还没探讨之前,我先问你们几个问题。于是便有了下面整理出来的课堂实录概况: 师:李、杨之间是否有真情? 生A:有,没有。。。 师:如果说有,马嵬坡事件怎么解释?如果说没有,杨死后李的相思如何解释? 生B:我认为有真情。李之所以三千宠爱在一身,就是因为他对杨是真心的,马嵬坡事件他也左右不了,他都自身难保,还怎么保护杨呢? 生C:我认为没有真情。完全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否则马嵬坡事件当中,李就应该为杨殉情,可他没有,一是他舍不得死,二是对杨的感情还是不够深。至于杨死后,李的一系列相思之举,也是心灵空虚的一种表现,与真情并无多大关系。 生B:你怎么那么功利呢?他们之间是存在真爱的,否则李怎么会那些想念杨? 师:那么你觉得什么才是爱情? 生B:爱情就是互相付出,互相奉献。 师:好极了! 师:我站在李、杨之间有真情的立场,再提一个问题,他们之间的爱情是否值得同情 生D:不值得同情。作为帝王,应该以国事为重,怎么能因儿女私情而不理朝政呢? 师:这是理智型的。(学生笑) 生E:值得同情。如果李不是帝王,杨也不是妃子,都是普通人,那他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过自己恩恩爱爱的小日子。可惜的是他偏偏生在了帝王家。 师:如此,我就是你的绝代佳人,你就是我的如意郎君了。(学生笑) 师:从人性的角度,他们之间的爱情值不值得歌颂? 我认为不值得歌颂。作为一个帝王,怎么能为爱而误国呢?他应该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 师:呵呵,还是那么理智,你很有做帝王的潜质。(学生笑) 生E:我觉得值得歌颂。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特殊遭遇就否认了人间真情的存在啊。 师:说的好!很人性。(学生又笑,鼓掌) 师:古人讲,女人是祸水。比如妲己,褒姒,包括杨贵妃,这些女人在历史上名声都不大好,今人也有这种偏见。你是怎么看的? 生C:我觉得女人是不是祸水全在男人掌控。作为帝王,你的责任是治理好国家,女色固然不可缺少,但也不能让她达到误国的程度。 师:你一直立场坚定,非常好!(同学们又为他鼓掌) 生G:我觉得女人是祸水(女同学都哗然)。作为一个男人,有几个能抵制得住女色的诱惑?(同学们笑)何况皇宫里佳丽三千,妃嫔无数。古代那些帝王大多如此,只不过这几个比较突出而已。 师:这是个性情中人。(同学们又笑) 教师总结:诗人运用多种手法表现三个人不同的恨,充分发挥叙事,抒情,写景三者的长处,使它们既各尽其责,又互相配合协调,共同为表现长恨,刻划人物服务。面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他们之间是否有真爱呢?(学生讨论回答) 四、教师点拨:同学们各抒己见,观点不一,生活在中唐的诗人白居易,秉承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样的白居易他渴望重现大唐开元盛世的辉煌,希望后世统治者能以重色轻国为戒; 作为一位多情善感的文人,他更关注人性与个体生命,对于真爱无法相守的遗憾长叹不已! 诗人的立场鲜明,态度一分为二,面对这场又真爱又误国的倾国之恋,诗人的情感纠结万状,有批判讽刺警戒愤慨,有赞扬同情惋惜伤感无奈,最后只归结为一个字:恨!长恨! 有感情的朗读经典结尾。 师:“长恨”点透了千百年来人们渴求真爱而不得的普遍心结,每当读起总会触发我们内心深处最温柔、最缠绵的情感。最后请同学们思考:都说人生长恨水长东,那怎样去爱,人生才不会留有长恨? 请允许老师用舒婷的诗《致橡树》来表达我们对爱情的理性认识: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八、课堂结语:我们学习《长恨歌》是为了唤醒我们的个体理性意识,因为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立人”,它要求我们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以一种认真的生活态度担当社会责任,懂得理性和逻辑,不能以诗意的美化遮蔽复杂的矛盾的人生。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平凡、多彩的生活,理性感悟,这将是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同学阅读和写作的必由之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71aa6bffa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