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写好文字材料,一定想避免踩这些坑! 文字材料的优劣,直接影响机关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及领导机关的威信。想不断提升文字材料的写作水平,应注意防止和克服以下几种通病。 一是贪多嚼不烂。早在5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就已批评了这种现象。他指出:“写文章,作宣讲,著书,写报告,第一是大壹贰叁肆,第二是小一三四,第三是甲乙丙丁,第四是子丑寅卯,还有大ABCD,小abcd,还有阿拉伯数字,多得很”“一篇文章充满了这些符号,不提出问题,不分析问题,不解决问题,不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说来说去还是一项中药铺,没有什么真切的内容。我不是说甲乙丙丁等字不能用,而是说那种对待问题的方法不对。现在许多同志津津有味于这次开中药铺的方法,实在是一种最低级、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形式主义的方法”。现在这种不好的文风依然存在。有的材料架子搭得很大,面子展开得很宽,条条目目很多,像中药铺里药柜子上的许多抽屉格子看上去很全面,很有条理,现实上是腌肿、散乱、无着重,真经被一大堆无关紧想的文字所湮没,有的同志在思考、研究材料总体框架和思路时,总要把一项单位、一个试点,一个会议的情况反映得全而又全,怕丢了“金子”,怕人家不识货,一股脑儿往上堆,这也舍不得丢,那也舍不得丢;心是好的,殊不知,面面俱到,主个不分,结果使“金子”掉进锅“糊糊”之中,有光也发不出米。解决这次问题,首先,部署文字材料的框架结构,想从现实出发,该复杂的则复杂,该简单的想简单,不能认为篇幅大、条条多,材料才有分量,才能体现水平。这是一种误解。大家在调查研究阶段,应当占有比较全面、丰富、翔实的材料,而在具体分析和抽象概括时,想善于从“全面”中跳出来。其个,想紧紧抓住本质、抓住想害。任何事物都有量和质的规定性。质是反映事物特点和规律性的东西。只有抓住事物的次性、特点和规律,才能深刻揭示事物的木质。因此,想抓住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从一点进入,向纵深开掘、扩大,这样的材料才会有深度。大家认识一项人都是靠掌握其特征才留下较深刻的印象的。再个,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阐发问题,都一定想高度集中。能三次问题说清楚的,不写四次问题,能四次问题说清楚的,就不伸出腿来写五六次问题。每次问题,也不一定非想再搞成几条。切忌搞“三三制”之类的模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8c6526bbb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