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 第二十二篇 致诸弟:吾人为学,最要虚心 【原文】 四位老弟足下: 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己,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未入学者,则骂学院。平心而论,己之所为诗文,实亦无胜人之处;不特无胜人之处,而且有不堪对人之处。只为不肯反求诸己,便都见得人家不是,既骂考官,又骂同考而先得者。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 余平生科名极为顺遂,惟小考七次始售。然每次不进,未尝敢出一怨言,但深愧自己试场之诗文太丑而已。至今思之,如芒在背。当时之不敢怨言,诸弟问父亲、叔父及朱尧阶便知。盖场屋之中,只有文丑而侥幸者,断无文佳而埋没者,此一定之理也。 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心,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兄国藩手草。 【译文】 四位老弟足下: 我们研究学问的最重要是虚心。我经常看见朋友中有好的人才,往往仗着自己的才能而傲视一切人,动不动就说别人不如自己。见了乡墨便说乡墨不通,见了会墨便说会墨不通。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没有入学的人就骂学院。平心而论,他自己所写的诗文,实在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不但没有超过别人的地方,而且还有见不得人的地方。只是因为不愿用对待别人的态度反过来衡量自己,便感觉别人不行。既骂考官,又骂同考而先获取成功的人。傲气既然如此大,当然不能进步,所以一生潦倒,没有一寸长进。 我平生在科名方面,非常顺利,只是小考考了七次才成功。然而每次不能考中的时候,没有说过一句怨言,只是深感自己的考试诗文太丑陋而已。如今想起来,就好像芒刺在背。那时候之所以不敢发怨言,弟弟问父亲、叔父和朱尧阶便知道原因了。考场中只有因为文章丑陋侥幸得中的,绝对没有因为文章好而被埋没的,这有一定的道理。 三房十四叔不是因为不勤奋读书,只是因为傲气太盛,自满自足,才一事无成。在京城中也有许多自满的人,认识他们的人,只是冷笑一声而已。又有所谓名士,把科名视为粪土一样,或者喜欢写些古诗,或者搞点考据,或者好讲理学,沸沸扬扬自以为是压倒一切。 有知识的人见了,认为他们没有多少成就,只好冷笑一声而已。我们要用功,先要去掉傲气,力戒自满,不被别人所冷笑,才会有进步。众弟弟平时都谨慎退让,但多年来小考都没有考中,恐怕是因为长久的愤怒,导致骄傲懒惰习气的产生,所以特别写信告诫,请务必想一想我说的话而仔细反省自己,殷切希望殷切希望!兄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心得体会】 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虚心向学,不仅仅是只有向同龄人、长辈学习,你也可以向比你年纪小的人学习,无论他收获的知识多少,文凭多低,经验积攒得有多少,都不能随意小瞧他们,不然,古时候的孔子也不会栽在“两小儿”手上。我们除了学习和工作可以虚心向学,生活也可以如此。以前,我总是嫌弃弟弟妹妹太小,跟我聊不到一块,但是,当我放下姐姐这个身份走进他们的时候,我总感叹“啊,原来年轻人的世界是这样啊”,虽然我未老,但在他们00、10后的眼里我已经开始步入老年,因为我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所以我为了不变“老”,我会去接触“年轻人”们常玩的软件,例如:哔哩哔哩(俗称B站)、抖音等,在这些软件里,我除了去跟随时代找寻他们的年轻思想,其实,我也正在更新我的思想和学识。所以,我每次跟学生在一起,除了以青春期过来人的身份跟他们交谈,我也用“同龄人”的想法和语言跟他们做朋友。在我的课堂,我虽是高高在上的老师,但,我很清楚,下面的孩子,有的比我的知识还广,我在课堂上总管他们叫老师,在讲作业或者课文时,只要我觉得哪个孩子的理解能力强,说得在理,我就会当即管他叫老师,并让他将他的答案或者知识分享、传授给其他孩子。所以,孩子们总是告诉家长,“熊老师好好玩”。现在,请让我们在合适的时候放下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去多向其他的老师和小老师们们学习学习吧。谢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94476066b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