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统编版)从古诗文中品中国古代文人的儒士情怀——独善其身-4课后练习

时间:2022-09-05 05:14: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古诗文中品中国古代文人的儒士情怀——独善其身”课后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课题 教科书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学期

从古诗文中品中国古代文人的儒士情怀——独善其身 书名: 语文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7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课后练习

班级

学号

阅读《渔父》(节选)《归园田居》(其三),结合本节课所学,概括“独善其身”的儒士情怀在屈原和陶渊明身上是怎样体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1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选文2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节选自《渔父》

译文: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

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 答案示例:

这两篇作品——一诗一文,都体现了作者独善其身的儒士情怀。

《归园田居》(其三)我们看到了陶渊明为了不让土地荒芜,清早去除杂草,晚上披星戴月时归家。可尽管如此收成还是不好,性格率性自然的陶渊明自然也忍不住调侃自嘲,看来无论选择做农夫还是入朝为官似乎烦恼的事都不少,但是陶渊明没有抱怨反而乐在其中。“但使愿无违”这一句诗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我们更是读到了他的乐观洒脱,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陶渊明是一位能够坚持本心的君子,所以在他身上体现了独善其身的儒士情怀。

《渔父》一文更是包含屈原的情怀。结合文意,开篇就告诉我们屈原被放逐,身处人生困境中。面对渔父的问题,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深切地表达了自己不苟合,不妥协的高尚情操;其次,后文屈原同样用“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的两个浅近、形象的比喻,说明自己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的态度。因此,这篇文章同样展现了屈原独善其身的儒士情怀。

答题思路:感知文意,把握词句,梳理文意,理解情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97874a355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