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之三疏广带来的启示

时间:2022-12-31 10:36: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书随笔之三疏广带来的启示

近日里闹哄哄的李天一案件,在民间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网络上的声讨与谩骂之声更是不绝于耳。时至今日,这一案件仍未能清晰呈现于世人面前,可见真相公布之难,难于上月球!

冷静下来时,这个案件还会带给我们另外一个反思,就是当家长的,要给孩子留下什么。作为父母,除了给予孩子物质上的富足,是不是就算是尽了义务呢?

这让我想起班固在《汉书》中记载的一个人——疏广。疏广是西汉时人,博学多才,被汉宣帝拜为太子太傅。后来辞病归家,天子赏赐甚丰。疏广回到乡里以后,每天都让家里人大备酒食,邀请族人和故旧以相娱乐。一年后,疏广的亲近劝他说,每天这样吃喝下去,家里的积蓄就会消耗殆尽了,是否要给子孙置办些田产呢?疏广回答说:我岂是那种老到连子孙都忘了的人呢?只是因为家里旧有的田庐,让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他们衣食之用。如果现在再给他们增加更多赢余,只会教子孙懒堕。

疏广此时说了一句现在看来仍很有意义的话,他说:“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这句话的大意就是说,如果我的子孙贤能而拥有很多钱财,那只会损伤他的斗志;如果我的子孙愚蠢而多钱财的话,就只会助长其犯错。而且太富有,只会让人怨恨。我既然没有什么可以教化子孙的,也不想增加他们的过失而使世人怨恨他们。我现在的钱财,是皇帝赏给我养老用的,我愿与乡族同人共同享用,尽我余生,难道这不可以吗?族人听了他的话,都心悦诚服。

其实佩服他的不止是他的族人,还有东汉时的班固,以及现在读此书时的我。作为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官僚学者,疏广的洞见力可谓不同一般,思虑更为长远,福与祸、财与怨,都在他的头脑中进行了反复的思考。他想到留给子孙的,是长远的生存之道,而非物质或钱财。因为这些东西,对于贤智的后人来说,几乎无用,甚到是拖累,而对于愚笨的子孙来说,则极有可能带来灾难。我推想,在疏广看来,德


行与学识,才是子孙的生存之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才是给予后人最好的东西。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李天一。在我们眼中,他真的只是一个孩子,但他犯下的过错,与父母的教导关系如何呢?他的父母在当前中国都是知名人物,家财应当是不菲的。可是,在父母给了李天一富足的物质生活之外,是否还给了他应有的德的教育,是否教会了他如何做人?如果只是一味地溺爱,那无异于是害他。

李天一的案件,暴露出的不止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当今中国这一类人对于子女教育的问题。有了钱,就是贵族了吗?当然不是,贵族更注重品行和修养的培育,你看英国的绅士,那是需要几代人的涵养才能出来的。中国当下,物欲横流,许多人眼里只有利益二字,对于后代的教育和培养,也更多地注重技能和知识,而不注重品德和做人,这是一种严重的缺失,更是一种让人忧心的社会现象。

中国历来不乏对后人的教育经典,从《颜氏家训》到《曾国番家书》再到《傅雷家书》,每一部著作中,都洋溢者殷殷之情和可贵的精神传承。而每次读《傅雷家书》,都会让我肃然起敬,想到那样一个纯粹的人、一个知识丰富而品行高尚的人,在他的教育下,他的子女如何能不优秀!而读《汉书》,每次读起疏广传,我也都会掩卷深思,从内心深处,向这位二千多年前的贤人,致以深深的敬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9dcb79c06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