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与人情——论沈从文《萧萧》

时间:2023-02-06 18:32: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民俗与人情——论沈从文《萧萧》

作者:陈丹

来源:《卷宗》2016年第12

要:沈从文的文学创作扎根于湘西这片独特而神秘的土地,通过对不同人物的描写和刻画,向读者展示了湘西的风俗人情和地域文化,引导读者不断探寻传统民俗中文化特征。《萧萧》是这其中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湘女萧萧人生命运起伏的描写,既赞美了湘西的人情与人性之美,又揭露了民俗文化中不堪的一面。本文从《萧萧》中的民俗与人情事象出发,着重阐述了湘西的婚姻风俗、独特的山歌文化,从而表达了在现代理念下的文化反思。 关键词:沈从文;《萧萧》;民俗与人情 1 前言

提起沈从文,大家都会想到他文学作品中独特的湘西元素,用小说与散文描绘的湘西世界,刻画了不同人物在相应民俗社会下的命运和人生轨迹,表达了对传统民俗与人情的赞美和讴歌[1]。如果说湘西是山美、水美的自然环境,那翠翠、萧萧等女性就是这种自然环境孕育出的善良与美的精灵。

《萧萧》通过对少女萧萧的人生经历的描写,详细地刻画了湘西社会的风俗与人情文化,充分展现了湘西世界的典型民俗特征。少女萧萧父母相继离世,在十二岁时成为了一个三岁孩子的童养媳。虽然从此命运被别人左右,但是萧萧把丈夫照顾的很周到,通过辛勤劳作获得了不错的农田收成,所以倒也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少女时期。后来萧萧遇到了花狗,情窦初开的她和花狗发生了私情并怀孕了。这在当时的湘西社会是应该被沉谭的,但是后来萧萧生了个儿子才免于这种命运。后来儿子逐渐长到六岁,在当地的民俗文化下也娶了媳妇,萧萧最终成为了婆婆[2]

2 《萧萧》中的民俗与人情事象 2.1 婚姻风俗

在《萧萧》中沈从文描绘了湘西当地的童养媳婚姻风俗。主人公萧萧十二岁时,她的丈夫才是三岁稚子。童养媳是指由在传统父母包办婚姻的情况下,把女孩从小嫁给婆家当做媳妇。一般的童养媳大多家境贫困,父母无力抚养女孩,所以为了获得婆家的聘礼而变相把女儿卖给婆家,作为童养媳在婆家生活。通常来说,童养媳的结局都十分悲惨,由于和丈夫年龄差距过大,无法得到圆满的婚姻生活。这种结果是在传统买卖婚姻形式下的必然产物。在有童养媳的家庭,童养媳和丈夫之间一般以姐弟相称呼,童养媳在丈夫成长时期多半是扮演了保姆的角色,在这种特殊关系形式的影响下,童养媳除了在婆家劳碌牺牲了青春岁月,得不到任何的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情寄托[3]。童养媳在传统湘西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民俗现象,对于萧萧的人生轨迹有着深刻的影响。萧萧在嫁为童养媳之后,白天就是带着还没断奶的丈夫去外面玩耍,晚上陪他睡觉,没有太多的人身自由,身心受到了严重的压制。所以后来在萧萧情窦初开的时候,花狗才会对她唱山歌并成功勾引到了萧萧。这也差点导致了萧萧被沉谭,对萧萧接下来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2 山歌传情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湘西丰富的物产资源和环境地貌,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湘西人,沉淀了独特的湘西精神,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湘西文化。由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地域影响,湘西人对神特别崇拜,在山歌中表达了对神的敬畏和崇拜,反映了湘西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憧憬的朴素心愿。唱山歌的形式直接表现了湘西人的情感特征,也反映了湘西人性格中的直率、豪爽。通常来说,山歌就是流传于山野之间的调子,是人们的辛苦耕作之余用来抒发内心情感的主要方式。山歌既可以传唱生活琐事,也普遍被青年男女之间用来传递美好爱情。在《萧萧》中的花狗就是使用唱山歌的方式勾引萧萧,最终获得成功。花狗是一个能说能唱的人,他对萧萧唱一些带有引诱意味的山歌,来表达对萧萧的情感。这种独特的唱山歌形式是湘西当地民俗与人情的特色。山歌在湘西人的生活中时刻存在,是湘西人思想和情感的集中表达,充分反映了湘西独有的民俗文化,是湘西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4]。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花狗唱山歌向萧萧表达爱慕之情,而这也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的萧萧乐于接受的方式,于是最终花狗成功获得了萧萧的芳心。 3 现代理念下的文化反思

民俗文化具有多元的价值取向,民俗既能体现当地人的善良与朴素,也有其扼杀人性的丑陋之处。沈从文在《萧萧》中,描绘了湘西这片未受现代文化浸染的社会,通过对于小说中不同人物命运的描写,展现了民俗文化在湘西社会中的作用,反映了社会的人情特征。《萧萧》这部小说中以主人公萧萧的经历展开,通过萧萧在社会中的女性角色视角,反映了湘西社会中的民俗现象。萧萧作为一个童养媳,从小命运就被他人左右。童养媳这种模式在使现代文明所不能允许的,是对个体人性和自由的扼杀。但是当时的萧萧却没有这种想法,甚至没有一点悲伤的情绪,这就是当时的民俗人情对她潜移默化的影响[5]。后来,随着女学生出现在湘西社会中,萧萧的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在湘西的原滋原味的生态社会,女学生的出现给其中注入了现代文明的因素。萧萧的祖父等老人拒绝现代文明的影响,认为女学生都是怪物,而萧萧在对女学生的好奇中,逐渐被现代文明所影响,对自由有了初步的向往。因此,萧萧最终被花狗所蛊惑,差点被沉谭。在萧萧有了儿子以后,就像当初的祖父一样,萧萧对儿子讲诉学生的故事,湘西的下一代年轻人恐怕受到现代文明更深的影响,从而难以保留朴实与善良的湘西社会风俗。沈从文在《萧萧》中表达了对湘西风俗受到现代文明侵蚀的忧虑。 4 总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萧萧》反映了湘西社会的传统与美好,它是一个闭塞的风土社会。在沈从文的笔下深刻反映了湘西人的朴实与善良、愚昧与天真,自足与自乐。主人公萧萧没有经受过湘西以外世界的熏陶,没有文化,她善良与天真,所作所为都是发自内心[6]。她单纯与善良的行为、充满朝气的生命力让我们感受到湘西社会的人性之美,人与人之间没有利益纷争,充满着关怀与温情。但同时,沈从文也在《萧萧》中表达了对湘西社会命运的担忧。在现代文化的逐步侵蚀下,湘西社会中的民俗与人情也在逐渐发生着改变。他担心湘西最终也会成为现代文明的缩影,从而丧失自身的民俗特色与风情。 参考文献

[1]刘秀美. 民俗与人情——论沈从文《萧萧》[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33-39.

[2]解志熙. 爱欲抒写的诗与真”——沈从文现代时期的文学行为叙论(中)[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1182-111.

[3]何玉国. “萧萧的命运:两种文明作祟下的选择停滞[J]. 毕节学院学报,20141288-91.

[4]尹静. 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形象及其审美意义[J].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24-27.

[5]徐汉晖. 论沈从文小说的生态美学思想[J]. 江汉论坛,201407110-113.

[6]齐亮. 浅析沈从文小说对中国乡土小说的独特贡献[J]. 科技创新导报,201527208-209.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a9e08fc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