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与《湘女潇潇》之对比分析

时间:2023-02-06 18:32: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萧萧》与《湘女潇潇》之对比分析

沈从文的小说总是有一种淡淡的乡间味道,他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于是在这样基调下我们看到《萧萧》以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情调为我们娓娓道来一个关于湘西社会和少女命运的故事。

而谢飞导演的《湘女萧萧》正是改编自沈从文的小说《萧萧》,并在保持原作精神的基础上进行了恰当的电影化丰富。充满诗意美感的镜头画面,记录了湘西自然纯朴的人文风光,饱含人性激情的乡土故事,展示了旧时童养媳女的人生命运。

在影片一开始,就表现了同原著不一样的情节。电影中的桥段是萧萧迫于风俗习惯,而选择在花轿中解手的场景,这是一种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镜头捕捉,也掩盖了原著中对于迎亲场景概述的遗憾。

其次就是萧萧和花狗偷尝禁果的片段。“终于有一天,萧萧就这样给花狗把心窍子唱开,变成个妇人了”,只此一笔便足够,省略了花狗贪婪的眼神,概括了萧萧的蒙昧,将想象的主权赋予给读者自己。在这一点上,小说逾越了光影的表述,用寥寥数字,直扣心扉。电影对此则大作起文章,将男女主人公偷尝禁果的场景进行了渲染。但必须承认的是电影中对湘西世界的刻画,无疑给沈从文的《萧萧》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对于结局,二者也颇为不同。小说最后写道:到萧萧正式同丈夫拜堂圆房时,儿子已经年纪十岁成了全家中生产者一员了,,,牛儿十二岁时也接了亲,媳妇年长他六岁,,,这一天,萧萧刚坐月子不久,抱了自己新生的毛毛,在屋前榆蜡树篱笆间看热闹,同十年前抱丈夫一个样子。轻


描淡写几句就让人体会到悲剧的轮回不可抗拒,春夏秋冬不知味的周而复始。

而影片的结尾,萧萧一边张罗着给自己的儿子迎娶新的童养媳,一边被安排着晚上与自己小丈夫圆房,是为“双喜临门”。而小丈夫从城里念完书回家,俨然一副接受了新思想、改造了旧灵魂的知识分子姿态。他在路上偷听到了将要发生的事情,不愿意接受命运的安排,站在山坡上想寻找新生活。我想这是影片与原著最大的不同了,沈从文先生是为了展示湘西人自然的状态,而谢飞导演改变后则有了很浓重的批判色彩,他要冲出来呐喊,冲出来回应“五四”精神,冲出来拯救人性的愚昧。

总体来说,电影《湘女萧萧》怀着浓烈的批判色彩,批判封建传统对广大人民的残害,尤其是对中国女人的伤害,从萧萧童养媳的身份、裹胸裹脚、对偷人寡妇的刑罚以及影片最后的一个循环,无不表现出导演对乡土中国愚昧的哀叹,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反思。而有些学者认为沈从文笔下的《萧萧》却只是表现山里人那种纯真、善良的人性。所以,即使沈从文有批判的意思,那也是非常含蓄地表达的。

就生活态度与生存境界而言,相对于电影的那种激烈的冲突,宿命的无奈和改变的迫切而言,无疑沈从文先生的《萧萧》更胜一筹,当然这也是导演所处时代的必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5d1032454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