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萧萧》的文本解读

时间:2023-11-08 16:16: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萧萧

朴素质朴之美

小说萧萧取材于湘西农村,这里虽偏远闭塞,沈从文对它始终怀有真挚的感情,文中,作者的情感与故乡独有的乡情风俗、地域文化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令人心驰神往的优美意境,读萧萧,乡土朴野之风铺面而来:夏日里“天上的星”“屋角的萤”“纺织娘娘咯咯咯的”长声。。构成了一幅宁静而朴素的乡村图景;“硕大如盘”的“灰粉大南瓜”“大红大黄的木叶”“满地的”落枣、刺莓。毛毛虫。。说明生活劳作于此的人们生活平淡自足且颇有野趣。在沈从文的笔下的湘西世界里,人是社会的一部分,更是山水、天地、自然的一部分,山川天地给人以滋养以熏陶。沈从文正是以这一朴素的“湘西农村”为背景来抒写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生的人生形式”

萧萧十二岁时嫁给了不到三岁的小丈夫,他们年纪尚小,不明白何为夫妻关系,彼此以姊弟相待,天天黏在一起打笑取闹。弟弟饿了,萧萧喂他东西吃;哭了,就哄他。小说一开始,就将人物安排在天真烂漫的儿童世界里,将成人世界的一切礼法规矩拒之于外。儿童世界是纯真而诗意的,两小孩关系未带有任何杂念。萧萧家里的公公婆婆、祖父祖母,对待萧萧完全就像对待孙女儿,爷爷常跟萧萧开玩笑,拿女学生来逗笑萧萧,萧萧也在爷爷跟前撒娇。童养媳制度自然有违人性,但沈从文写作萧萧,其意不在批判不合理制度对人性的戕害,是着重开掘人性的善良与宽厚。当萧萧受花狗的引诱大了肚子后,在“正常”的情况下,萧萧面对的惩罚是“沉塘”或者“发卖”,但是沈从文先生纵容萧萧,不愿让她为所做的错事受苦,作者甚至把这种纵容态度扩大到整个湘西世界,村民们都带有一种孩子般的宽容与善良,他们不认面对“成人”律法的道德后果,用童心来奉行和化解成人的法规。萧萧的命运终于因为善良的人性对礼法制度的胜利而有了美丽温情的结局。 二、蒙昧无知之悲哀

深切的忧伤、沉重的悲哀也贯注在萧萧全篇。萧萧从小失去双亲,寄养在伯父家。湘西女孩出嫁时“照例”要哭哭,而萧萧十二岁出嫁,“小女子还只是笑”,懵懵懂懂地开始了童养媳的生活。童养媳本是一种畸形的婚姻形式,是儿童天性的扼杀与泯灭,女孩子一旦成为童养媳,一生的悲苦就在所难免。且不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可悲的,就是有了爱情也难逃家长专制的扼杀。关于哭,关于女学生,,萧萧失身怀孕后,要求花狗带她进城。遭到拒绝后自行堕胎,但屡试屡败,怕被家人发觉“预备跟了女学生走的那条路上城”,这是萧萧第一次试图把握自己的命运,在她意识所及的范围内对命运的仅有的一次抗争。然而这样一次自主选择命运的努力被证明是徒劳的,命运以暴戾的面孔警告她----你无权决定自身的命运,既然抗争无效,萧萧只能听从命运的摆布,对关系自己生死大事听之任之。

接下来萧萧的表现更让人吃惊,小说给人们呈现出怪异的一幕:萧萧与小丈夫“到后又仍然如月前情形,姊弟一般有说有笑的过日子了”,刚逃脱被沉塘的命运,惊魂甫定,再说等着她的发卖是比童养媳更加可悲的命运。此时萧萧反而释然,“有说有笑”这说明萧萧的麻木,因其麻木,故而对自己的不幸采取了旁观者的态度,在小说的结尾我们看到极其痛心的一幕,一个新的童养媳取代萧萧,如她的历史重蹈覆辙,而萧萧在“屋前榆蜡树篱笆间看热闹”萧萧既已对自己命运持旁观者态度,对他人命运更无同情可言。萧萧从懵懂无知的少女到中年村妇的改变,其间经历生死大劫。可悲的是她竟然不知,更别说觉醒。 三、理性超越生命之无奈

小说萧萧写了萧萧的行为与礼法制度的冲突,因为家人的消极执行,萧萧得以成功避开,人性与制度的对抗中,沈从文写的是人性的胜利。对于婚姻,萧萧以天然的人性来对抗、对于礼法,家人以淳朴的天性来对抗。当然,这样的对抗是不自觉的,甚至是自我抑制的,这样的力量看上去是弱小而偶然的,却是隐藏在这些“种田的庄子”里,在这些“种田的庄子”里,沈从文不动声色地搭建着他心中爱与美的,永恒的“人性的希腊小庙”


沈从文将矛盾尽量淡化,在冲突的弱化中展开情节,但他还是不得不将残酷的现实写进小说。萧萧的命运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她仿佛是幸运的,可她从未对自己的命运进行自主把握,的快乐里,潜伏着无知与麻木。为了凸显人性的本真,小说向我们展示一群不同于萧萧的人-----女学生,这群充满活力的代表着自觉反抗意识的群体。

小说并没有大量实写女学生,完全是虚写,庄子里的人们对她们有着各种荒诞的传闻,他们对女学生的感情是复杂而有趣的,夹杂着歆羡与轻蔑,对于不了解的事物,村民们保持着距离与好奇。对萧萧来说,女学生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她要逃走的时候,却要从“女学生走的那条路”,虽然她无法真正踏上那样的道路。

萧萧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的重点不在写冲突、矛盾以及应之而生的高潮。它描写人性,态度宽和、笔致从容、情节舒缓、细节却丰富而微妙。这就体现出作家的感受,这种感受本身就突破某种固有思想藩篱,从而带给读者全新的启示。 对湘西完美人性的思考与表现,是沈从文小说在思想上的又一个显著特色。作品中萧萧童养媳生活,写一个如野草般在山野春风中顽强生长的生命,与一般婆媳的复杂关系不同,它把大量笔墨用于风俗描绘,在人物命运与风俗场景之间进行精细的结构处理,跌宕有致,活泼生动,形成一幅以社会风尚为背景的人物画。最后,作者安排皆大欢喜的结局,肯定了自然形态的爱,人性善良美好,但由于现代意识模糊,以致于人物轮番上演的再一次悲剧命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ff5b87fa6c30c2258019e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