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枇杷的征文 枇杷之乡——路桥岙王村 走在台州市路桥区螺洋镇岙王村附近的小路上,仿佛置身于林海,无论往哪个方向看都是整片的枇杷树。赶上枇杷盛产的时节,满树金黄金黄的果实,煞是叫人垂涎。这时如果路过枇杷园,摘几个爽口的枇杷解解馋,好客的主人是不会介意的。螺洋镇岙王村地处温黄平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疏松肥沃,是种植枇杷等水果的好地方。据史载,螺洋镇在明朝万历年间就有枇杷栽培。到岙王村的枇杷园走一走,你将会留下抹不去的记忆。 岙王枇杷成熟早,是初夏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优良水果,是果中珍品,台州人常说:无枇杷,不初夏!成熟的枇杷,皮薄、肉厚、多汁入口,清甜中略带果酸。枇杷初冬开花,花极清香,五月果熟。每逢隆冬腊月,百花凋零,枇杷花冒寒开放,洁白如玉,深为历代文人和画师所喜爱,称之为“枇杷晓翠”。说起枇杷,自古就有文人着墨成诗,虽说流传至今的不多,但细细品来,枇杷的四时之气、熟时满树灿黄的场景跃然纸上。唐朝诗人白居易用“淮山侧畔楚江明,五月枇杷正满林。”的诗句描述枇杷将熟的盛景。宋代诗人戴敏有云:“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近代著名画家吴昌硕,欣赏着那些团团绿树,累累金果的枇杷树。就此创作了不少以枇杷为题材的中国画,其中有一幅题诗曰:“五月天热换葛衣,家家卢桔(枇杷的别称)黄且肥。鸟疑金弹不敢啄,忍饥束向林间飞”。 枇杷属蔷薇科,常绿乔木,秋日养蕾,冬寒开花,春暖结子,夏初成熟。可以说,枇杷兼通人性,十月养性,一朝结果,聚四时之雨露,集四季之气息,再加上身披皇帝独尊的明黄色果衣,所以人称“果中之皇”。枇杷不仅味道甜美,还有极高的药用功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枇杷能润五脏,滋心肺”,传统中医认为,枇杷果有祛痰止咳、生津润肺、清热健胃之功效。枇杷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C、糖类、脂肪、蛋白质、苹果酸、柠檬酸以及钙、磷、钠、铁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物质,此外,其果核中含有苦杏仁甙、叶片中含有皂甙、维生素B1等物质。它的用法颇多,可以用枇杷叶煮汤喝,或是用来敷患部,也可用大量的叶子来洗枇杷浴,而枇杷的果实和种子核也可食用。干燥的枇杷制成果酱则终年可食用。它既能美化环境,又能起抗癌保健作用。同时可加工成糖水罐头、果酒、果汁、果膏等。枇杷可入药,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健胃利尿、清热等功效。 枇杷树不高,树干有碗口大,齐人的腰间就分支,树皮灰褐色,树形为冠状,枝叶茂密。枇杷叶片宽大,椭圆形,向阳面为青色,背阳面为绿色。进入初春,人们偶然仰头欣赏春天的绿色,找寻春天的花朵时,岙王的枇杷树上早已是硕果累累了。枇杷果似枣形,金色灿灿,三五颗一簇,尤其逗人喜爱。枇杷果像一群可爱的小娃娃,三五成群坐在枝头迎接着春天。春雨让它的果实更肥大,春风吹黄了枇杷的笑脸,枇杷果沐浴着春风,快乐地荡漾在枝头。枇杷不像龙眼那么大气,也不像荔枝那么娇贵,它温和朴实,远远望去,它们犹如一盏 盏金灿灿的小灯笼,夹杂在绿叶中,真像是金果压枝,灿若群星。 枇杷之乡岙王村的傅家兄弟们十分好客,有农家特有的质朴。他们邀我们上山摘果尝鲜,手指满山的枇杷豪爽地说:“自家的果园,你们随便吃哟!”我们经不住枇杷的诱惑,纷纷采摘着果实。岙王枇杷果形美观,色泽金黄,果大肉厚,汁多味甜,甜酸适口,风味较佳。用黄金来形容一种水果,恐怕枇杷是唯一的吧。不仅仅是因为枇杷外表金黄,其色诱人,还因为它肉质可口,其味甘甜,更因为它有丰富内涵,不论甜中的酸,还是酸中甜都是恰到好处的鲜美滋味,都能让人不由自主的笑着品尝它,口中啜啜有声。这么好吃的东西,简直不亚于孙悟空偷吃的人生果。“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边摘边吃,既解饥又解渴,尽情享受一番。枇杷虽然好吃,但却不易保存,所以它只能现摘现吃,正好迎合了人们吃新鲜的口味。我饱尝了新鲜的枇杷,“摘尽枇杷一树金”,准备采上一袋子带回家,让亲朋好友们也尝尝鲜,把亲情揉进渗入金黄的枇杷中,它的芬芳清甜会更加令人回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b24e56074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