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群众的艺术没价值?艺术的价值在哪里?一篇需要静心看的文章 感谢点开本文,既然进来了,不妨花上几分钟,安静地看完这里的文字。 昨日发了篇随笔,因文中谈到一些个人观点,稍有些“离经叛道”,所以引起了头条网友非常热烈的讨论。有赞同有支持有理性探讨抒发观点,当然也有反对嘲讽声讨,幸运的是还没有针对人身攻击的谩骂。 我觉得这非常好,所谓言论自由,必然是在不侵犯到他人的前提下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真理究竟是越辩越明还是越辩越浑,还需辩一辩才知道。 所以我只把观点放下,做个看客,各家自去辩驳。 其实我个人挺喜欢这种现象,不管观点是什么,至少愿意整理一下自己的思想或者疑惑,用文字表述出来。 因为现在的快节奏生活,许多时候我们来不及进行“思考”这件事。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阅读,让人们的思维也呈现碎片化。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想写一段话,写到一半却发现还是没有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算了,删掉吧。或者再默默点个赞。 细想之下,这是挺悲哀的一件事。会不会有一天,我们连逻辑思维的能力都丧失了? 所以,我这么一篇无关紧要的随笔,能引发巨大的探讨,其中不乏许多有价值的评论,个人觉得,非常荣幸。 作为看客,我也将每一条评论都看去。发现其中有些相当有价值,引起了我更深入的思考。 许多人问“艺术究竟是为大众服务,还是为小众服务?”“脱离群众的艺术算不算好艺术?”“书法的价值在哪里?” 以及更深入的拷问——艺术的价值在哪里?文学的价值、哲学的价值在哪里?甚至,宗教的价值在哪里?这些看似都是无用的学科,看似也都不是为大众服务,那它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价值在哪里? 我学书以来也时常有这种困惑。由于父母不过是偏远小镇的普通农民,忙时种地,闲时打点零工,家境虽不算贫寒,却也一般, 唯在供我读书这事,花费了不少心血。 普通人家,好不容易供出一个高学历,本期望着学个能够立即获得经济回报的学科,却却选择了从事书法这条前途渺茫,看不到希望的道路。 换做别个人家,也是无法认同的。 前段时间,看到一条新闻,贫困地区的少女考入北大,却选择了考古学这一冷门专业,受到社会热议。 我理解这个女孩,也理解这个社会。 中国目前的教育成本和人民平均生活水平难成比例,太多家庭,寄希望于“鸡窝里飞出金凤凰”。 社会的声音便是由这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个人如果不顺从,就是叛逆,不孝顺。 我时常被社会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这两者的对立矛盾所困扰。 说这么多与前文所提出的问题关系不大的话,其实还是想在这个基础上,再提出一个问题——既然社会意愿如此强大,为什么依然有艺术、文学、哲学、历史这样看似无用的学科存在?它们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能够引起一批人奋不顾身不顾社会价值导向,投身其中? (我们本文不谈靠艺术获得巨大名利财富的个例,请勿类比。) 在我前文的评论下,不断有人提到“美”这个字眼。 我们称一幅字很美,一个女人很美,一座建筑很美……这背后必然有一个共同的东西,使它们能够被称为“美”。 那么,“美”是什么?什么是“美”? 人类为了探究这个问题,于是产生了“美学”这门学科。 有疑惑必有探究。人类为了探究一切事物的本质,产生了哲学。而美学,其实是哲学的分支。 美学是研究美的形式,艺术是美的形式的表现,书法音乐美术舞蹈等等都属于艺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b30cab6ef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