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在人的本质的获得与美和美感的诞生中的作用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劳动在人的本质的获得与美和美感的诞生中的作用 贵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 周江 内容提要 美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逐渐完善的。人与美在发生上是同时的,在本质上是同质的。本文首先从发生学上阐明劳动创造了人,并且使主体自然人化,从而使审美成为可能。接着,以制造并使用工具的劳动为基础,论述了审美的发生和美的诞生,进而论及审美、美和人的本质。最后,总结指出:是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美;人的诞生与美的诞生在发生上是同时的,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关键词 劳动 人化 自由 1.人之为人的起点——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原始劳动做一考察,用以阐明人的诞生。 人类的直接祖先拥有与动物同样的感官、躯体、感觉、需要、情欲,以及动物本能式的劳动方式。“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1](P51)于是这种劳动只是按照本能生产自身。这种动物式本能的劳动方式为高一级劳动方式的出现作了心理和行为准备。 古猿之所以有劳动的可能,就在于此前它们的手与脚的分工就已经很不同了。由于种间斗争失利被迫下地的古猿,出于生存的需要而更大限度地使手从攀爬中解放出来,从事与以往不同的多样的劳动。同时,多样化的劳动又迫使向人生成的古猿需要更大的信息摄取量。于是,本就半直立的古猿的用于攀爬的前肢,因为其功能的转变,也为了使自身获取更大的信息量,终于离开了地面。并且,在漫长的岁月中,古猿通过劳作使手彻底放弃地面而最终直立行走起来。 同时,多样而繁复的劳动使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紧密地结合,于是协作成为可能。协作又促使劳动更加繁复多样。于是,终于到了不得不说些什么才能完成劳作的时候,原始语言就诞生了。劳动、直立、语言以及由于多样的劳动而丰富起来的食物和各种活动,又共同促使猿脑向人脑的不断完善。而脑的发育,又伴随着所有感觉器官的完善化。 人的劳动——具有属人意义的劳动,开始于使用天然工具的劳动。它意味着原始人类手的更大自由和脑的机能的提高,于是极大改善和增强了原始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使自然与人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主体自然自身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使用工具的劳动使原始人类形成初步感性的动作掌握和行为操作,并使之趋向多样性和自由,从而打破了任何物种本能活动的单一性、狭窄性和固定性;同时,使用工具的劳动也开始了原始人类自身人化的历程,或者至少为真正人化作了心理和行为准备。 劳动和物质生活的需要促使原始人类形成原始目的表象,从而使制造工具的劳动成为可能。制造并使用工具的劳动“标志着原始人类与动物的真正分离,原始人类自身的人化进程的真正开始”,[2](P467)和从猿到人转变的完成。如前所述,由于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古猿被迫下地直立行走。视野的扩大和原始劳动形式的不断变化发展,造成原始人类手的逐渐灵活和自由,协作和交往的增多和繁复,语言能力的产生和强化,以及脑的发展。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终于诞生了人类及其社会。于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3](P374) 2.主体自然的人化与审美的可能 以上已经叙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根本作用,即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确切地 - 1 - 说,是制造并使用工具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那么,这种真正属人的劳动到底使主体自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而使审美成为可能,使美得以诞生呢? 显然,制造并使用工具的劳动直接引起原始人类身体结构的变化——手的机能和结构、脑的结构和容量、以及因为劳动而协调发展起来的整个人体。这个有机整体为自我意识和目的表象的产生准备了物质载体。 制造并使用工具的劳动作为有目的意识的、观念表象的活动,改变了人与自然的直接应对行为,促使在活动行为与外在刺激之间渐渐产生了目的意识和内在尺度的心理过程。这种过程的出现表明原始人类已经具有了某种程度的理性能力。 原始人类的协作劳动作为群体性的活动,逐渐使个体感官、需要、欲求的狭隘利己性变为具有社会性质的东西。为了共同生存,在协作中原始人类形成和发展起来共同的需要、共同的目的意识和内在尺度。这使得个体感官、感觉、情欲、需要,逐渐失去了狭隘的维持个体生存的功利性,而成为一种社会化的东西。 原始工具作为连接主体与客体的工具,成为引导主体自然和客体自然双向改变的中介符号、历史尺度。在这个工具符号的基础上才派生出如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等其他一切文化符号。符号化工具行为,是一切符号化思维的基础和前提。 总之,原始人类制造并使用工具的劳动引起主体自然生理结构和机能的协调发展,个体感觉、需要、情欲的理性化、社会化,以及作为主体自然人化历史尺度的工具形式的不断变革。这些都为审美的发生准备了文化和心理前提。(本部分参看[2]P469——P470改写) 3.审美的发生与美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物质生产活动作为人类历史的基础。于是,可以从原始劳动中考察审美和美的发生。制造并使用工具的劳动作为真正属人的劳动是与审美和美的发生直接相关的活动。 审美是对形式的感受。它总是与原始人类的感性和情感相联系;而原始人类的感性、情感活动又都发生于原始人类为满足自身生活需求而进行的物质生产活动中。原始人类制造并使用工具的劳动,根本上是为了满足自身物质生活的需要,从而带有极强的物质功利性。生存和生活需要得到满足所生的感受,根本上也是一种饱含着物质功利的快感。它是美感的基础。 制造并使用工具的劳动之所以能够满足原始人类物质生活的需要,就在于这种目的表象支配下的工具操作活动,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活动。于是,制造并使用工具的劳动才得以在对象形式上烙下人类目的意识的印记,自然形式才得以改变,生产劳动才得以实现,生活需求才得以满足。制造并使用工具的劳动体现着主体驾驭自然形式、规律,符合自身内在尺度,改变客体自然形式,实现主体目的意图的程度,即制造并使用工具的劳动使得外在自然人化,从而为审美提供了人化形式作为把握和感受的对象。 作为目的表象支配下的符合自然规律的活动,制造并使用工具的劳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原始人类朦胧“意识到”制造并使用工具的造形活动与其结果的对应关系,工具及产品形制与其性能、效用的关系。于是,原始人类在把握工具进行造形操作活动,满足生活需求产生快感的同时,也朦胧感悟到把握工具进行造形操作活动所带来的欣喜。这种劳动造形活动就是最初的审美活动;造形活动所生的欣喜,即对劳动形式的感受,就是最初的美感。这种欣喜是原始人类的创造力突破动物本能活动的局限,实现一定程度的超越和自由的愉悦;是突破了动物本能活动的单一性、狭窄性、固定性的限制,而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起广泛、深刻而多样的联系,从而使原始人类能够纯熟驾驭对象形式,使之有效符合内在尺度而引起的自由愉悦。这种自由愉悦是原始人类对造形活动的感受,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感悟,即对人与自然的和谐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b4ea43567ec102de2bd8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