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教学的“五读”法 古诗,是小学语文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诗人就会描绘出一种意境,借事物或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分析和包办,让学生一味地对诗句、诗意死记硬背,学生恐怕很难真正体会诗的韵味,领会诗人的写作意图。为提高古诗教学的质量,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究。现就此谈谈自己归纳的“五读”教学法。 一 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在教学前,先让学生自读,读通顺,读正确,扫清语言障碍。然后根据注解、插图了解诗人描绘的大意。如,我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时,就是先让学生根据注解说说大意:诗人听到平叛胜利后,收复失地时狂喜的心情,准备动身回到故乡的打算。这样,就让学生对这首古诗有一个整体印象。 二 细读古诗,理解含义 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为例: 1.揭示题目,了解背景 公元 762、763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被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占据的东京洛阳和黄河南北各地。当时,杜甫因为避战乱流亡在四川,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兴奋,写了这首诗。 2.分句朗读,逐句讲解 释词,对于难以理解或查不到意思的词,教师可以适当的点拨。顺句,词意通了,然后由学生独立思考,练习顺句。连篇,让学生用一段话,把诗句意思完整的说出来。但要注意的是,古诗中常常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决不可停留于表面,应深入内里,究其实质。让学生根据注解、老师提示,说出诗句含义:剑门外忽然传说收复了蓟北大片地区,刚听说就止不住喜泪纵横洒满衣裳。回头看妻子儿女哪里还有什么忧愁?我胡乱卷起诗书欣喜若狂。白日里我放声高歌,开怀畅饮,明媚的春光正好伴我一家返回故乡。即可动身,穿过那巴峡、巫峡,一路顺风,直下襄阳,奔向洛阳。 三 美读古诗,想象意境 每首古诗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因此在理解诗的大意后,还必须深入挖掘,细细体味,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的理解更深刻,对感情的体会更深入,同时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空间思维力,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想象,去领悟古诗的意境美,让学生根据古诗去想象,丰富相关情节。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为例:让学生在读的过程,想象一千多年前,在四川,杜甫当时的情形。我让学生一组读,一组体会:(抓重点词)剑外,初闻,涕泪满衣裳,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放歌,纵酒,还乡,从巴峡,穿巫峡,下襄阳,向洛阳。反复朗读,想象诗人杜甫的心情,想象诗人杜甫的表现,体会诗人杜甫的爱国之情。教师还要重视从文本出发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把诗句中的语言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 四 品读古诗,体会感情 引领学生品读,重视情感的感悟与熏陶是解读、感悟古诗发展与提升的根本。古诗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看教科书的注释,查找资料,或联系上下文把字、词、句的意思读懂,还要教会学生依托教科书,反复品味语言,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投入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从千锤百炼的诗眼、千古传颂的佳句、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上把诵读和语言的品味、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整合在一起。不同的感悟,就有不同的诵读;不同的诵读,就有不同的感悟。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深入品味语言的内涵、节奏、韵味、美感。以读来检验学生对诗的言语的理解,做到读中入境,读中悟情。我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时,让学生抓关键诗句:“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来体会诗人的极度喜悦之情,从而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投入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五 熟读古诗,背诵巩固 古人读书从小就要背诵几百篇文章,这是古人几千年来学习汉语的经验。可见读与背的重要性。反复诵读,反复吟咏,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把古诗背诵下来。我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时,让学生背诵古诗采用了以下方法: 1.引领法 有些背下来的诗,突然想不起来,这时,教师或同学提示一下领头的字、词、句,他就能很快地接下来。 2.熟读成诵法 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尽量使多种感官参与,朗读过程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朗朗出声地读,读多了,自然就背下来了。 3.提问法 教师根据各学段的学生特点以及诗的内容,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4.抽背法 同桌互背、个别背诵、小组背诵、全班背诵,以多种形式背诵,强化学生的记忆,加深巩固。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小学语文教科书所入选的古诗,其内容健康、语言优美,学习这些古诗,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一些情况,而且使学生能够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还能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更能使学生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精美,从而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和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小学古诗教学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应因文而异、因学生的特性而异。教学中应坚持科学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注重学法的创新、指导、应用;突破固有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bd8ae8f65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