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地球生态环境的产物,反过来又作用于人类环境。人类不断地从环境中摄取物质和能量,又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一方面作为生物属性的人要从环境中摄取维持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人口数量过多必然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使粮食生产供不应求,从而大片的草原和森林都变成了耕地,破坏了其他野生生物的栖息地,使野生动物的数量减少,造成食物链结构单一,生态系统脆弱,环境恶化。另一方面,作为社会属性的人,为了生产的需要从地下挖掘大量的矿产,用之于工业生产。这种无节制的开采本身就是一种浪费,同时又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这种废弃物是人类所特有的,它对环境的污染也是在地球古地质环境 实施“先发展后环保”的发展模式即是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循环,但是所导致的现实状况是一部分地区污染严重,并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生态退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现象严重,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人民的福利在一定程度上为环境污染所削弱甚至抵消。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其一,我国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已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像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居世界第一,若不采取断然措施,污染物排放总量不仅居高不下,而且还会继续增加,环境污染已成为中国社会不可承受“之重”。其二,环境突发事件高发期已然来临。在一些地方,长期污染对人民健康造成的损害已从隐性转变为显性,典型表现就是不断增高的癌症发病率。污染的反作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蚕食改革开放的成果。其三,人民生活水平和环境意识的提高,使他们的维权意识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呼声高涨。反映在实践中,就是以环境维权为特征的群体上访甚至与排污企业的冲突事件时有发生,能否依法公正处置此类事件,成为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新课题。在一些地方,公众对环境污染的忍受程度已近极限,私力救济开始萌芽。其四,国际社会的约束。在发达国家“先发展”的时代,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远远低于当今,环境容量也远比现在丰富,无论是国际法还是国内法,对环境污染的管制十分有限,而在生物多样性、臭氧层保护、减缓气候变化等方面更是空白。而今,情形截然相反,发达国家“先发展”时“的宽松”外部条件已不复存在。更严重的是,发达国家借全球化之势,将高污家包括我国,借此完成了本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却加重了我们的压力,在全球化的击鼓声中,“污染之花”花落我家。污染排放和资源消耗大国正在成为西方国家“妖魔化”中国的一个新选项。其五,就全球资源供给能力看,“驾着大棚车到西部拓荒”的时代已一去不返。有限的资源供应能力与强劲的市场需求间的不平衡,导致石油等基础资源价格飞涨,不仅加大了我们发展的成本,更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重大因素。令人不安的是,上半年统计表明,能源消耗增长仍然快于经济增长,单位能耗同比上升0.8%,污染控制“老账未还新账又欠”,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上升6.5%和4.1%。新开工的10万个项目中有40%未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编制和申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欲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目标任重道远。无论从污染现状和趋势、公众健康和需求压力看,还是从资源供给能力与发展成本、国际社会约束来分析,我们都不应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直率地说,中国今天根本就没有“先污染后治理”的资本和条件。 如果中国以发达国家的“先发展后环保”的发展模式为模板,而没有充分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重要性,很难通过自身的资源使得一个如此庞大基础的人口都达到富裕的水平。当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况发生时,有可能出现相当恶劣的结果。 人生存所必需的使用价值的量是相对恒定的、有限的,人类今天的物质财富的社会生产能力和成果都可能远远超过了这一限度。如果中国能源消耗水平像美国一样,地球根本难以为继,现在的发达国家的发展方式并不是全人类的标准,而且也难以达到。一定程度上,“先发展后环保”的发展模式在世界上是无法通行的,是一种不公平的发展模式,会导致一些国家越来越贫穷,而一些国家越来越富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becab4e13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