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钉螺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毛蚴的实验 (一)钉螺采集:作为水陆两栖螺类,钉螺喜欢在水中生活,成螺喜欢在潮湿阴暗的地方生活,幼螺喜欢在水中生活。采集钉螺地应注意到一些钉螺孽生地(如:江西九江星子,彭泽等地),采集时使用橡胶手套在江滩地区草丛中捡取钉螺近3000只左右成螺。带回途中要保持钉螺湿润。带回实验室后用清水冲洗3次后进行阴阳性鉴别。(将钉螺放在指形试管内,每管放60只钉螺,管内加水浸满。用尼龙纱罩盖好。在20~25度光照环境下放置4~8小时后,用金属耳蘸取上层清液做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观察到有尾蚴,再将该指形管中的钉螺均分成两组重复上述操作。最后找出阳性钉螺)。将阴性钉螺放用30cm×40cm×3.5cm搪瓷盘培养钉螺,盘底铺6层草纸,保持湿润,上层加沙罩以免钉螺外爬,每天洒水2次。阳性钉螺单独培养,条件相同。培养过程中定期丢去死的钉螺。 (二)毛蚴制备:1.将阳性钉螺放在20℃~25℃下,阳光下放置2天后的水中光照的条件下放置4h备用。 2.取两只小白鼠,有夹子将其固定。剪去腹部的毛备用。 3.用金属耳蘸取(1)中液面,将水滴点在玻片上,马上将其贴在小白鼠剪去毛的腹部,5min后拿掉玻片。将两感染后的小白鼠培养,冬季要将老鼠放于15℃以上的环境中,以防老鼠不测。阳性钉螺用血防-67药液灭杀。 4.自感染 42d后,收集家鼠粪便,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或水洗沉淀法检查虫卵,发现虫卵后便可解剖老鼠,分离出肠系膜静脉和肝脏,用清水冲洗分离新鲜虫卵 。 5. 将虫卵放在经阳光照射2天的自来水中(渗透压接近12mOsm的水),ph控制在7.5~7.8,温度30℃左右,同时辅以光照。毛蚴孵出后会受向光性向上性的影响分布于水的表面。毛蚴在水中能存活15~94小时,孵出后经过时间愈久,感染钉螺的能力愈低。温度愈高活动越剧烈,死亡也越快,当遇到中间宿主钉螺,就主动侵入。 (三)、感染钉螺。在毛蚴孵化前一两天就可将培养的阴性钉螺进行筛选,在剩余钉螺中选活动性较强的2000只,将2000只钉螺再次进行尾蚴逸出法测试。确定无尾蚴后,将2000只钉螺分成两组,每组1000只,分别标以A、B。将钉螺放在直径为25cm平皿上,加入400ml清水备用。毛蚴孵化速度比较快,所以将虫卵孵化后就可将毛蚴与钉螺20:1的比例投放于A平皿中;B中不投放毛蚴,用清水代替投放。,控制温度在20℃―25℃,ph控制在7.5—7.8。,都在25℃光照生化培养箱培养4H。将多余的钉螺和尾蚴用血防-67药液灭杀。(阴性钉螺要再检是为了防止出现第一次检验时钉螺刚刚感染了毛蚴,却没有尾蚴的逸出) (四)钉螺培养:用两个30cm×40cm×3.5cm搪瓷盘分别标以A、B。内垫海绵,仍铺人工草纸,用脱氯自来水浸湿海绵和草纸,加少许浸泡后的兔饲料和泥土于草纸上,将两个平皿中的钉螺分别放入对应的搪瓷盆中,加盖纱网,置于25~30℃不同的生化培养箱饲养。每天拣去死螺((实验与钉螺要接触过程中要戴好橡皮手套,脱橡皮手套前先用乙醇棉花擦洗手套外表,在脱去冲洗干净,擦干,若有尾蚴的水污染与桌面或皮肤上时,应立即擦干或用酒精棉花擦洗),清洗,7—10天换洗一次饲养盘。至45天后A、B分别取上清液于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尾蚴。 (五):验证感染:自感染后45天后,每隔两天将A、B组钉螺分别取20只放在指形试管内,每管放一只钉螺,管内加水浸满。用尼龙纱罩盖好。在20~25度环境下放置4~8小时后,对着光用肉眼或放大镜检查水面有无摆动或停止摆动的毛蚴。记录两组出现感染的情况。连续记录3--5次。实验结束后钉螺全部用血防-67药液灭杀。 (六)结论:通过实验结果比较若能得出若A盘检验有尾蚴逸出B盘没有尾蚴逸出 ,则说明实验方案成功。否则失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c28e88f195f312b3169a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