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彩云追月》

时间:2022-09-10 06:16: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页眉内容

鉴赏《彩云追月》

《彩云追月》是由任光、聂耳于1935年创作的优秀的民族管弦乐曲。钢琴作曲家王建中成功地把它与钢琴特有的表现手法融为一体,改编成钢琴曲,作品以浓郁的民族色彩与独具特色的艺术感染力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各艺术院校钢琴学生必弹的曲目。《彩云追月》的旋律,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写成,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引子由8小节构成,第一小节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弹拨出轻盈的衬腔,节奏张弛有度,第二小节由一个长琶音、流动的五声音阶与颤音构成,使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第三、第四小节分别是第一、第二小节的上行模进,第五小节采用托卡塔式的表现手法,用重复的五声音阶按左手单音,右手八度快速交错进行,仿佛浩瀚夜空下,月光如水的画面。钢琴演奏时,衬腔要弹奏得轻盈跳动,因此,双手要紧贴琴键跳动;第二小节要注意双手函接连,快速、流畅地把五连音与长颤音弹奏成一条流动的音乐线,要求力度从弱到强,同时再配上踏板演奏;五声音阶的八度弹奏要求指紧贴琴键从慢到快从高到低移动。

呈示段是一个三句式的单乐段,主题乐句第一、第二小节,从徴音开始按五声音阶上行级进,同时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的音色,在四拍长音的地方弹出轻盈的衬腔作为填充,使音乐得丰满而不单调。第二乐句在高音的地方加入装饰音,以模仿笛子的音色,和声上采用了Ⅵ级和弦与Ⅲ级的七和弦伴奏,使音乐更富于民族特点。如下图: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下行四度模进。钢琴演奏时要追求音色上的模仿及明亮的特点,起音就要求手指紧贴琴键弹奏,随着音乐的不断向上而使力度渐渐加强,再配合踏板的使用,使音乐连贯、流畅;模仿笛子的部分要注意装饰音要弹奏快速、清晰,整个旋律要注意颗粒性及能够圆滑演奏,使其具有清晰、流畅的旋律线。两小节的间奏也是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弹拨出轻盈的衬腔。中段是一个四句式的平行乐段,第一、第二乐句继续模仿笛子明亮的音色,在高音区出现,和声上主要采用主和弦、属和弦及它们的七和弦,采用流动的分解和弦作为伴奏织体,长音的地方则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弦乐来填充。钢琴弹奏时要求用弱的力度,圆滑、连贯地演奏;音乐表现的是仿佛透过轻纱的朦胧月色。

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再现,在音区上低了两个八度,出现在低音区上,如下图:旋律的音色是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的音色,而伴奏织体则采用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音阶,且在音色上模仿了民族管弦乐中的弦乐,与第一、第二乐句造成了色彩、音色、音区、力度上的对比。钢琴弹奏时要求突出左手主旋律。右手则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弦乐按五声音阶,轻快、连贯地衬托主旋律;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变化再现,旋律织体加厚,力度加强,伴奏织体则是采用五声音阶波浪型下行流动。整个中段旋律是呈示段的抒情延展,乐思自由发展,浑然天成,没有冲突,只有和谐、圆融。

再现段是呈示段的变化再现,旋律织体加厚,力度加强,采用八度的形式出现,伴奏织体则采用五声音阶用五连音的方式出现,而长音的填充刚好相反,八度音出现在左手,右手则用五声音阶来烘托左手的旋律;使音乐富于动感,就像乐器间的相互对话,又仿佛幽淡的夜幕背景下,云月相逐、嬉戏,忽上忽下,忽进忽退,情态逼真、意趣盎然。如下图:钢琴演奏时八度的弹奏要准确、连贯;手指要紧贴琴键不断向上推进,同时力度要逐渐加强,五连音的弹奏要均匀、准确,力度也要逐渐加强。尾声与引子基本相同,钢琴演奏上变化不大,只是在最后两小节作渐慢、渐弱处理,最后定格在长琶音上,而长琶音的最高一个音用左手夸过右手弹奏。钢琴曲《彩云追月》以其独特

来源于网络


页眉内容

的表现手法表现出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旋律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充分表现了钢琴音乐的民族神韵,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地,是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气质的中国钢琴作品。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玩赏他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这就是艺术境界。……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中国音乐艺术精神,受传统世界观的影响,追求“天人合一”:既崇仰创造万物的大自然,又重视人的心灵体验——在音乐中感悟人生。“从直观感相的摹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体现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推崇的最高审美境界,“物我合一”,“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乐曲小巧精致,虽不似一些名曲那般具深奥的玄机、哲理,但用心感悟,那诗意的标题、悠闲的曲风、情景相谐的意境,倒也别有一番意趣。 在诗意的标题中感悟音乐的空灵意境 中国传统乐曲大都带有文学性标题,写意性作品的标题常以简洁的、充满诗意的文字点明乐曲一定的情绪范围或某种意境,启发联想,引导听者领略其中意趣。

《彩云追月》预示了一幅夜空的画面,“彩”代表颜色,能看得见颜色的夜晚,一定不会很黑,有一些月的光辉,月光如水,清澈透明。“追”字赋予画面以动感,朦胧中带有一些生气。幽淡的夜幕背景下,云月相逐,相映成趣。 中国的艺术创作一“月”为题材的作品很多,《花好月圆》《良宵》,“月亮象征着和谐、宁静、妩媚、超脱,代表了中华文化崇尚柔情的一面”。“月亮有光,但不明亮,能分辨物体,但不清晰,皎洁迷朦的月色能使你微醉而决不会发狂……”,“朦胧中让你超脱世俗,远离尘世,任思绪自由驰骋”。“心无挂碍,和事务暂时绝缘”。宗白华说,“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这迷朦的月也,大概就有一种“不站不滞,孤立绝缘”的空灵境界吧。 在平和、悠闲的曲风中感悟从容的愉悦 《彩云追月》的旋律,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写成,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在情与景的交融中感悟人生 中国传统艺术最擅长借景抒情,情与景交融互渗,挖掘出境中最深的情。最晶莹的景、最深入的情,营造了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如绘画中“以大自然生动的山川草木表象胸襟里蓬勃的灵感气韵”。文学中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在写景之末点化出一片“哀辈寂寞、宇宙荒寒”的诗境,表现在音乐上,即思绪不再音响之中,而在音响之外。弦外之音,弹动心灵。

《彩云追月》中弥漫的没有太多深奥的玄机,他也不是表现高深人生哲理的代表。纯朴的旋律、舒缓的节奏、自由发展的乐思,在悠闲从容的情绪中流露些许活泼的生机,犹如“拈花微笑”领悟的微妙禅意,听之全无沉重之感,轻松、愉悦,忘却现实。沉浸在乐声里,放松你的身心,随余音袅袅,任思绪飘摇,享受音乐之美,享受生活之美。

也许正是曲中自始至终表现出的悠然自得,使乐曲呈现出较多的亲切感,富有活跃的生命气息。游走在雅俗之间,既古典又通俗,因此深受听者的喜爱,不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大众。

美在心有所悟

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c3593d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