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牡丹赋》与《牡丹亭》中牡丹形象的文化意蕴 姜维枫 【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5 【摘 要】舒元舆《牡丹赋》中的牡丹形象并不具备典型的中唐时期的思想文化特征,至多是对中唐社会做局部短暂的描摹,舒赋的牡丹形象呈现更多的是舒元舆个人的风云际会以及作者大和年间的创作心态。汤显祖《牡丹亭》中的牡丹形象呈现动态发展的特点,牡丹形象的生成既源于明中后期两种文化思潮的撕扯,也是汤显祖个体思想文化的塑成,传达出汤显祖对自由精神的清醒体认和终极追求。《牡丹亭》颇有争议的《圆驾》一出则是汤显祖以“含泪的微笑”的艺术形式,完成了一位情理难谐的洞见者对一位现实社会的接受者的塑造。 【总页数】7页(P28-34) 【作 者】姜维枫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工程学院语言文学系,济南 2501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I222.4 【相关文献】 1.牡丹意象与《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的塑造 [J], 王前程;王晓东 2.试论《牡丹亭》杜丽娘形象的多重意蕴 [J], 徐新敏 3.试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 [J], 黄殿盈 4.论《牡丹亭》的梦境构建及其文化意蕴 [J], 刘燕 5.湯显祖《牡丹亭》思想倾向试探——兼谈《牡丹亭》评论中的问题 [J], 程学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cf49a72f2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