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人的心理博弈:社会心理学对经济学的贡献与挑战

时间:2022-07-05 11:26:3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经济人的心理博弈:社会心理学经济学的贡献与

挑战



“为什么不追求最优化的效益,而去追求最肯定的效果呢?这是因为,人对自己体验到的事情印象深刻,对不能体验到的(如概率)事件认识肤浅。一个事件

的发生与否对个人来说是全有或全无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概率对个人而言没

有意义。因此,人在选择时会对概率作出不同的加权,概率大的就被认为更有

意义。实际上,人们应该将效益和概率相乘得出最优的价值。

经济学家认为,人在选择时一定是以逻辑的方式来进行判断,但心理学家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表现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选择能带来肯定效应的方案,使该方案带来的效果不是最理想的;人们逃避看似危险的方案,即使该

方案可能相对较好;人们肯定会选择正面表述的方案。这就是关于选择问题,

理学家对经济学家做的补充和完善。

(3)产权。人们通常认为产权包括财产、物资和经济所有权等,表面看来这些

与心理学无关。但是为什么现代经济学特别强调产权制度呢?它起源于一个历

史事件——“羊吃人”的圈地运动。16~18世纪,英国已经走向了早期的资本

义社会,大地主以武力赶走农民,将公有地变成私有地,这在经济学上第一次

为土地产权奠定了法律地位。而这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正是由于心理学的原因——公有地的悲剧,即公共所有的草地由于谁都想利用它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果造成了公有地的消失,反而最终谁也不能获得利益。私有化就是规定草地归

私人所有,这样反而保证了草地的存在。因此,一个由个体的心理引发的社会

问题导致了经济学里产权概念的诞生。无论这个过程是多么的残酷,我们都不

能否认一个事实,圈地运动在经济学上的里程碑意义。

(4)沉没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要看这件事对自己

没有好处,还要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那些已经发

生的、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在经济学,沉没成本是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做决策时仅

仅需要考虑可变成本。如果同时考虑到沉没成本(这被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是

误的),那么,得出的结论就不是纯粹地基于事物的价值。因此,我们可以这样

理解“沉没成本”:人们在作价值判断时,应该考虑现时的成本和效益,而不应

考虑过去的成本和效益,因为过去的成本与现实的判断是没有关系的。

例如,有一位女士花100元看一场演唱会,因为其中有她最喜欢的一位歌星。

但是最终这位歌星因故不能来,而且当天晚上下了暴雨,很难开车前往观看。

她会选择不去看音乐会而待在家里吗?经济学角度讲,如果你是理性的,

就不该在做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即人们应抛开浪费100元的念头,而应考虑




交通成本及其他可能的损失。

“然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一般都会选择去。因为已经买了票,如果不去就浪费了。一般来说,这时人们很少考虑交通成本和不舒适感。这可能源于对“浪费”资源的担忧和焦虑,我们称之为“损失憎恶”,而这种情绪的影响正是心理学

家所关注的内容。

(5)机会成本。经济学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机会成本,即人们在做某件事的时候,牺牲了许多获得其他利益的可能性。例如,机关单位的机会成本就可能比

外企的机会成本大。人们做一件事不仅要思考实际的成本,而且要考虑做了这

件事,即将要放弃的利益或失去的代价。如上大学要交学费,不上大学工作赚,这两种选择哪一个成本高呢?显然,前者付出的是实际成本,后者舍弃的

是机会成本。在做选择时,成本的两个因素应该同时考虑。

但选择不是简单的数学运算,也不是仅仅计算得与失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场

心理的较量,因为选择还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亲朋好友的反应、个人的欲望、价值观等。只要提到机会成本,就必然离不开决策与选择,而人类的决策

与选择正是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我们都注意到一个现象,受过教育的女性比没受过教育的女性生的孩子少得多。为什么?表面看来,生一个孩子的成本差不多,但受教育的女性生孩子所支付

的成本远不止抚养一个孩子的费用。她们失去的可能是高薪、晋升的机会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d25287281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