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语九下第四单元《谈读书》和《不求甚解》对比导学

时间:2023-04-27 16:39: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中语文)部编语九下第四单元《谈读书》和《不求甚解》对比导学

两相对比 寻同找异



——《短文两篇》导学



江苏 吴应海



读书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对此发表过自己的见解,有的畅谈读书感想,有的推荐读书方法,有的批评错误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在众多讨论读书的文章中,培根的《谈读书》和马南邨的《不求甚解》无疑是具有代表性的两篇。现在,既然编者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那我们就不妨采用对比法来学习它们,在两相比较中,同找异,了解作者各自的观点及论证思路,从中学习到正确的读书方法,用来指导自己的读书。

一比议论话题。“话题”指谈话的题目或议论的主题。培根的《谈读书》和马南邨的《不求甚解》所议论的话题是相同的,都是在讨论读书问题。当然,两文所涉及的内容有宽有窄,前文既阐述了读书目的,也阐述了读书方法,还告诉读者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而后文则主要谈的是读书方法。前文紧扣“读书”,边想边说,谈笑风生,自由少拘束;后文抓住一点,深入浅出,充分表达观点,让读者受益匪线。

二比主要观点。随笔也好,议论文也要,都以表达作者观点为主要写作目的。《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也不例外。只不过,《谈读书》这篇随笔的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到读书目的、方法、作用等多个方面,几乎一句就是一个观点,警句迭出,令人目不暇接。而《不求甚解》破中有立,中心论点非常明确,那就是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但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三比说理方式。《谈读书》是一篇随笔,议论的特性非常明显;而《不求甚解》则是一篇地地道道的议论文。这两篇文章,说理的方式完全不同,前者采用的是立论,作者针对读书问题,直接亮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然后展开论述,让读者相信自己。而后者则用了驳论的方式,首先摆出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接着明确提出自已的看法:“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的理由”;然后多方展开论述,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从而反证先前批驳的观点是错误的。



驳论是一种特殊的说理方式,一般包括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驳论点就是对别人论点中的根本性错误进行反驳;驳论据就是对错误观点的支撑——论据进行反驳,既可以直接反驳,也可以通过归纳论据中的谬误的办法反驳;驳论证就是对呈现错误观点的论证方式进行反驳,从而推翻对方观点。相信通过对《不求甚解》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掌握驳论的基本特点,并能在写作实践中加以运用。




四比论证方法。《谈读书》一文虽然观点纷呈,但作者在不停地表达自己见解的同时,也适时进行论证。既有“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这样的比喻论证,也有对比论证、归纳论证,只不过,这些论证点到为止,并没有铺展开来



而《不求甚解》一文的论证过程则非常完整。作者在批驳错误观点之后,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然后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并以古人事例加以证明;在此基础上全面解释“不求甚解”,指出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因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最后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正面主张。论述过程中,有具体的引用,有翔实的事例,令人口服心服。

五比语言特色。《谈读书》一文笔法灵活,语言警辟简练,非常有韵味;《不求甚解》一文语言则流畅自如,准确生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d2af38c5a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