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课《化石吟》教案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 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 3、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节奏韵律美。 【教学难点】 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象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化石吟》是一首现代抒情诗,诗歌节奏鲜明,同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抒发赞 叹之情。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感受思想感情和音乐美。 2, 联想想象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化石所展现出的一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3,讨论点拨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诗歌的内容要点和首尾呼应的结构美。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化石图片(恐龙、始祖鸟、鱼等) 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颂化石的优美诗歌《化石吟》 ,并解说(化石的概念及其作用),引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悟 1 、听录音,注意节奏和重音,并掌握以下字词: 奇幻、裹藏、葱茏、卓越、骸骨、潜行、躯壳、档案、猛犸、悄然 2、 朗读课文,感知课文 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 朗读诗歌。 (1)集体朗读。 (2 )老师点评,师范朗读。学生再读。 3、 让2 — 4名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就诗歌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 1、请你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 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 并划分层次。 明确:主要内容是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景象。 层次划分:1、2节(总领);3--6节(主体);7节(总结) (板书) 2、请你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 “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 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照应“请向 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这样写,有放有收,前后照应,使全诗结构完整。 3、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还运用排比、设问、比喻等。 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显得自然亲切。全诗共5个“你”字,其中4个都用称呼化石, 但第6节中的“你”却另有所指一一大自然。 四、 拓展延伸。再读课文,思考 1、 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明确:诗歌的第6节就是都是一组画面。 知识进行补充。 2、 挑战思维极限,科学地猜想人类可能会进化成什么。 明确:学生自由发挥,言之合理即可。 五、 课堂小结 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神话一样的生物 世界。诗人张锋以一首抒情诗,饱含感情地赞颂了“会说话”的奇异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 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 遐思之余,我想,如何尽可能地去保护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 物,而不是让后世的人们在博物馆去慨叹、 个星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六、 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词,一词两遍,并注音。 2、课后自己搜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写一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文章,字数要求在 以上。 500字 遐思,这更多地需要全人类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 描绘一下画面。 当然,学生也可以用生物课上或课外所获得的有关 【本教案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 ”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 应创造性地理解 ” 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所以我在教读本文时, 一方面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歌内容,并细心体会诗歌的鲜明节奏,和谐声调, 目光从诗歌本身引向古生物学和古生物考古学, 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逐步理解诗 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另一方面又将学生的 以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 使学生在获 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也能积极感悟自然感悟自然科学。第三,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能够积极地问题和探索问题, 这就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d5d871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42.html